《南京照相馆》南京首映 刘昊然王传君泪洒现场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电影《南京照相馆》以一家照相馆为叙事载体,将镜头对准南京这座城市深埋的历史记忆。影片通过“照片”这一极具象征意义的媒介,勾连起过去与现在,以细腻而克制的影像语言,回溯88年前那段不容忘却的民族创伤。该片由中影集团董事长傅若清担任总监制,青年导演申奥执导,刘昊然、王传君、高叶、王骁等演员领衔主演,周游、杨恩又、原岛大地、王真儿等共同参与演出,定于2025年7月25日正式全国公映。在不久前于7月22日举办的“我看见·我记得”南京首映礼中,影片已展现出惊人的情感张力与话题热度。
影片以南京真实历史为背景,通过照相馆中保存的一张张老照片,逐步揭开被时间尘封的真相。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电影有意对比了历史上侵略者为粉饰暴行所摆拍的所谓“亲善照片”,与镜头所还原的惨痛现实。这种强烈的反差不仅构成叙事上的戏剧张力,更以一种直指人心的方式,揭露了历史被篡改、被美化的残酷现实。正如许多提前观影的观众所言,这部电影“撕开了记忆的口子”,让抽象的历史变得可感可触。
在情感基调的营造上,《南京照相馆》并未一味沉溺于苦难的展示,而是巧妙地将历史之沉重与当下之和平繁荣并置。影片结尾处,昔日残破倾颓的城市景象与今日南京车水马龙、灯火璀璨的现代化面貌形成强烈对比,带来震撼的情感冲击。这种处理方式并非简单煽情,而是引导观众从历史悲剧中走出,更深刻地认识到和平的来之不易,进而唤起对当下生活的珍视与对国家未来的责任感。
在地域特色的呈现方面,电影融入了大量南京元素。中华门、鸡鸣寺、中山门等地标建筑不仅是故事发生的背景,更成为历史记忆的空间象征。而南京方言的运用,则进一步拉近了影片与本地观众的情感距离,许多南京观众在观影后表示,电影所带来的不仅是历史的震撼,更有一种亲切而深沉的文化认同。
尽管尚未正式公映,该片在点映阶段已展现出非凡的市场号召力与口碑潜力。截至发文时,影片点映及预售总票房已突破6000万元,且在点映第四天实现票房逆跌,显示出强劲的观影需求。在猫眼和淘票票两大票务平台,本片均取得9.7分的超高评价,成为2025年至今点评分最高的电影,充分反映出观众对其内容质量的高度认可。
观众反馈中,最常被提及的是影片深刻的教育意义与情感凝聚力。不少家长选择带孩子一同观影,认为这是一次生动的历史教育,能够帮助年轻一代理解民族记忆,培养家国情怀。首映礼现场,刘昊然、王传君、高叶等主演在观影过程中集体落泪,难以自抑,可见影片情感渲染力之强。王传君在映后分享中提到,参与这部电影让他重新理解了表演的意义所在——不仅是塑造角色,更是传递一段不容遗忘的民族记忆。
《南京照相馆》的核心价值,正在于它以电影艺术的方式,履行了铭记历史、传递真相的文化使命。它拒绝让苦难沉入遗忘的深渊,而是通过影像的力量,将个体记忆与民族记忆紧密相连。影片中“大好河山,寸土不让”的口号,不仅是剧中人的信念,更成为跨越历史长河、对今日观众的强烈号召。而“我看见·我记得”也不仅是一句宣传语,它暗示着每一个观众都是历史的见证者与传承者,有责任让真相得以存续。
在历史叙事日益多元的当下,《南京照相馆》选择回归一种庄重而诚恳的叙事姿态。它不刻意追求视觉奇观或戏剧夸张,而是依靠真实的情感与严谨的史实建构,唤起观众对民族命运的思考。它既是一部电影,也是一次集体记忆的修复过程,提醒着人们珍视和平、自强不息。正如一位观众所言,这部电影让人流泪,但更让人学会如何带着历史赋予的力量,更坚定地走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