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长田:《哪吒3》需5年,践行长期主义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光线传媒及其作品《哪吒之魔童闹海》近期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根据相关报道,该片全球票房已突破158亿元,位列全球影史票房第五名。这一成绩不仅标志着中国动画电影在国际市场上的显著突破,也进一步巩固了光线传媒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票房成功的背后,反映出观众对高质量动画内容的强烈需求,以及中国文化产业在全球范围内日益增强的影响力。
公司董事长王长田在多个场合阐述了光线传媒的核心创作理念——“长期主义”。这一理念强调企业在内容创作上的持续投入和耐心,不追求短期利益,而是注重打造具有长期生命力和文化价值的作品。王长田认为,长期主义是支撑企业未来发展、凝聚内部团队信心,并最终持续产出高质量、高影响力产品的关键。正是在这一理念指导下,《哪吒之魔童闹海》得以在技术和叙事上实现突破,获得市场和口碑的双重认可。
在未来的作品规划方面,光线传媒展现出清晰且雄心勃勃的路线图。《哪吒3》预计仍需五年时间完成制作,主要原因在于其制作复杂度较高,且标准将比前作进一步提升。此外,公司计划在2025年推出由易中天策划编剧的《三国的星空》,2026年上映现代奇幻爱情题材作品《去你的岛》。到了2027年及之后,光线传媒将进入所谓的“动画大年”,预计上映《大鱼海棠2》《大圣闹天宫》《着陆》《茶啊二中2》等多部作品。目前,公司有二三十部动画电影处于策划和制作阶段,显示出其在动画领域的深度布局和持续产出能力。
在真人电影方面,光线传媒将继续推进社会法律系列题材的创作。2026年预计上映《第十二条》《第十七条》《人民的正义》等作品,与先前推出的《第二十条》形成内容上的延续和主题上的呼应。这一系列作品着眼于现实社会议题,通过电影媒介引发公众讨论和思考,体现了公司兼顾商业价值与社会责任的创作取向。
技术应用方面,光线传媒积极拥抱人工智能,已将其融入电影制作的全流程中。AI技术在场景生成、角色设计、后期剪辑等环节的应用,显著提高了制作效率,并为创意团队提供了新的灵感来源。然而,王长田也明确表示,AI目前仍是一种辅助工具,无法替代人的创意能力和审美判断。他认为,电影的核心驱动力始终来自于人的智慧与情感,技术只是实现创意的手段。
从行业视角看,光线传媒通过《哪吒之魔童闹海》等作品的成功,不仅提升了国产动画的整体水平,也为中国电影产业的国际化路径提供了重要参考。长期主义的理念使得公司能够避免追逐短期热点,转而专注于IP的长期培育和世界观的持续构建。在多部作品陆续推出的背景下,中国动画正逐渐形成具有辨识度的创作风格和叙事体系。
另一方面,社会法律系列真人电影的规划,显示出光线传媒在内容多样化上的努力。通过现实题材的影像表达,公司试图连接更广泛受众,同时参与并推动社会对话。这种内容策略不仅有助于丰富中国电影市场的类型结构,也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文化产品的社会功能。
尽管AI等技术工具正在改变传统电影制作的方式,但光线传媒始终强调创意和人才的核心地位。公司通过内部培养和外部合作不断扩充创作团队,为持续产出优质内容奠定基础。在技术加速迭代的背景下,如何平衡创新与传承、效率与艺术,将成为光线传媒及整个行业长期面临的重要议题。
总体而言,光线传媒通过明确战略方向、持续投入创作以及积极整合新技术,正在国内外市场赢得更多认可。其作品规划不仅覆盖多种题材和类型,也体现出对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的持续探索。未来几年,随着多部重点作品的陆续上映,该公司有望进一步推动中国动画乃至整个电影行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