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子健周冬雨加盟《艺术学院1994》,暑期上映,你期待吗?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艺术学院1994》:当动画遇上90年代的青春阵痛
听说今年暑期档有部动画电影挺特别的,叫《艺术学院1994》。导演刘健可能大家不太熟悉,但这片子可是入围了柏林电影节金熊奖的,来头不小。我特意去翻了翻资料,发现这可能是今年最值得期待的国产动画之一。
故事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初的南方艺术大学美术系。那会儿中国正处在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整个社会都在剧烈变化。想想看,一群学艺术的年轻人,在那个物质还不算丰富的年代,整天琢磨着怎么用画笔表达自己,这事儿本身就挺有意思的。董子健配音的那个角色是个怀揣理想的年轻艺术家,听说在片子里经历了不少挫折;周冬雨配的则是个特别坚韧的女艺术家,整天在艺术追求和生活现实之间来回拉扯。光听这设定,就觉得特别有戏。
这片子的配音阵容真是绝了,除了董子健和周冬雨,还有仁科、PAPI、黄渤、大鹏这些人。你想想,黄渤和大鹏来给动画片配音,光听声音就能脑补出不少笑点吧?不过从目前放出来的信息看,这片子应该不是那种嘻嘻哈哈的喜剧,而是正儿八经要探讨些深刻话题的。
导演刘健的风格据说艺术气息特别浓,之前在国际上就得过不少奖。这次他用动画的形式来表现90年代艺术青年的生活,这个选择挺有意思的。你想啊,动画这种形式本身就带着点梦幻感,拿来表现艺术青年的精神世界再合适不过了。而且90年代初那个年代,没有智能手机,没有社交媒体,年轻人整天泡在画室里,为了一幅画能折腾好几天,这种纯粹的状态放在今天看,简直像另一个世界。
这片子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要探讨的那些话题。艺术理想和现实压力之间的冲突,青春期的迷茫和成长,还有那些剪不断理还乱的感情纠葛,这些都是每个人年轻时或多或少都经历过的。特别是学艺术的人,可能感受更深。我有个朋友就是美院毕业的,他说那会儿为了交作业经常通宵画画,白天上课时困得直打瞌睡,但就是觉得特别充实。不知道电影里会不会也有这样的情节。
从目前社交媒体上的讨论来看,大家最期待的还是董子健和周冬雨的配音表现。这两个年轻演员本身演技就不错,而且声音都挺有辨识度的,配动画片应该能擦出不一样的火花。有人开玩笑说,光听周冬雨那个略带沙哑的嗓音,就能想象出她配的那个女艺术家熬夜画画的样子。
票房方面,业内普遍看好这部片子暑期档的表现。现在年轻人对国产动画的接受度越来越高,像《艺术学院1994》这种既有艺术追求又能引发共鸣的作品,确实有很大机会成为黑马。特别是那些对90年代有情怀的观众,还有现在正在艺术学院里挣扎的年轻人,估计都会想看看这部电影里有没有自己的影子。
我特别好奇的是,导演会怎么处理那个年代特有的氛围。90年代初的中国,到处都是建设工地的轰鸣声,人们穿着现在看起来土里土气的衣服,但眼神里都带着对未来的期待。艺术学院的教室里可能还飘着油画颜料的味道,学生们讨论的不是流量明星,而是毕加索和达利。这种时代质感要是能做出来,绝对能勾起不少人的回忆。
说到动画技术,目前放出的海报和预告片看起来风格挺独特的,不是那种日漫或者迪士尼的风格,而是带着点中国本土的味道。听说导演在画面细节上下了不少功夫,连那个年代特有的搪瓷缸子和二八自行车都还原得很到位。这种对细节的执着,往往就是一部好电影和普通电影的区别。
《艺术学院1994》最打动人的地方可能就在于它的真诚。在这个充斥着快餐文化的时代,还有人愿意花时间用动画的形式去讲述艺术青年的故事,去探讨那些看似”不实用”的理想主义话题,这本身就值得尊敬。而且从目前的信息来看,这片子没有刻意煽情,而是用相对克制的方式去呈现青春的困惑和挣扎,这种处理方式反而更容易引发观众的共鸣。
现在电影还没正式上映,但已经有不少影评人在猜测,这会不会是国产动画的一次重要突破。毕竟我们看惯了神话传说题材的动画,突然来一部讲述现实生活的,而且还是艺术院校这么特定的环境,确实挺新鲜的。如果处理得好,说不定能开辟出国产动画的新路子。
我个人最期待的是电影中对艺术创作过程的展现。听说里面有不少角色对着画布发呆,或者因为创作瓶颈而崩溃的戏份。这些场景要是拍好了,能让普通观众也体会到艺术创作的艰辛和快乐。毕竟艺术不是阳春白雪,而是每个创作者用汗水和泪水浇灌出来的。
总之,《艺术学院1994》看起来是部诚意之作,既有艺术追求又不乏娱乐性,既能引发特定群体的共鸣,又能让普通观众看得津津有味。暑期档的竞争一向激烈,但好作品从来不怕比较。等电影上映了,我一定要去电影院好好感受下,看看这部入围柏林电影节的国产动画,到底能把90年代的艺术青春讲得多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