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道感叹:韩国街头《中餐厅》遍地开花,仿佛未踏出国门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演员明道近期在韩国旅游时拍摄并分享的一系列视频,在网络上引发了不小的关注。这些视频并非聚焦于韩国的传统景点或本土文化,而是将镜头对准了首尔等大城市的街头巷尾,记录下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现象:中餐馆和中国奶茶店几乎无处不在。从熟悉的黄焖鸡米饭、麻辣香锅,到各式火锅、兰州拉面,再到琳琅满目的珍珠奶茶店,这些在中国街头司空见惯的餐饮品牌和品类,在韩国的都市景观中占据了显著的位置。这一观察让明道不禁发出感慨,用一句“出国了但没完全出”精准地概括了这种身处异国却仿佛仍被熟悉的本土文化元素所包围的奇妙体验。
这一现象并非偶然,其背后是近年来中餐文化在韩国持续升温并深度融入当地社会的生动写照。随着中韩两国在经济、文化、人员往来方面的交流日益密切,中餐作为文化载体之一,在韩国的传播速度和广度不断提升。过去,中餐在韩国或许更多地被局限在“中华料理”的范畴内,且常根据当地口味进行改良,例如韩式炸酱面。然而,明道视频中所展现的,是更为原汁原味、品类更加细分和多元化的当代中国餐饮形态。黄焖鸡米饭、麻辣烫、四川火锅等,这些以其鲜明的地域特色和强烈味觉体验为标志的餐食,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韩国消费者,尤其是年轻群体。
这种风潮的兴起,首先得益于在韩中国留学生和华人群体的稳定增长,他们构成了中餐消费的基本盘,并催生了面向本群体的、口味地道的餐饮服务需求。与此同时,通过社交媒体、影视作品以及像明道这样的公众人物的分享,中国当代的饮食文化和流行生活方式也在不断向韩国社会渗透。韩国年轻人对于尝试新鲜、刺激的国际美食抱有浓厚兴趣,而中餐,特别是以其丰富的口味和社交属性见长的品类,如火锅和麻辣烫,恰好满足了这一需求。此外,中国连锁餐饮品牌的国际化战略,也推动了这些品牌在韩国市场的落地与扩张,使得“中国味道”得以规模化、标准化地呈现。
明道所感受到的“出国了但没完全出”,恰恰点出了全球化时代文化流动的一个有趣特征:文化的边界正在变得模糊。当一个人穿越地理上的国界,却能在另一个国家的都市中心,轻易地找到源自本国的、高度熟悉的消费符号和文化场景时,那种疏离的“异域感”便会大打折扣。这不仅是中餐在海外影响力的证明,也反映了韩国社会,特别是其大都市,作为全球化节点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在这里,文化并非单向输出或输入,而是在交流与融合中,形成了新的、混合的都市文化生态。
然而,这种熟悉感背后也存在着文化适应与变迁的过程。尽管这些中餐品类力图保持原貌,但在进入韩国市场的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面临本地化的调整压力,无论是在食材的选取、口味的微调,还是营销策略上,以适应韩国消费者的饮食习惯和偏好。因此,韩国街头的中餐,既是中国的,也在某种程度上是韩国的,它是文化传播与在地化相互作用下的产物。
从更宏观的视角看,明道的观察无意中揭示了一个软实力传播的微观案例。饮食文化作为最贴近日常生活、最易于被感知和接受的文化形式,其国际传播的广度与深度,往往是一个国家文化影响力和经济活力的晴雨表。中餐在韩国的普及,不仅关乎味觉的享受,也是中国经济崛起、文化影响力外溢以及两国间民间往来日益密切的直接体现。它让在韩的中国人感受到乡愁的慰藉,也让韩国本地人有了一个便捷的窗口,去了解和体验当代中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