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佳音鼓励大学生恋爱:与妻子同窗情深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九月的上海戏剧学院校园里,梧桐叶尚未泛黄,新生们的兴奋与期待在空气中弥漫。开学典礼上,身着简约服饰的雷佳音站在讲台前,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刻意的煽情,他以“学长”的身份开始了自己的分享。这位从校园走向广阔天地的演员,用朴实无华的语言勾勒出大学生活的真谛,而他所传递的,远不止于表演技巧的精进,更关乎青春岁月里如何平衡专业追求与情感成长的人生智慧。
“请珍惜你们的大学时光,这可能是你们人生中最后一段能够完全沉浸在学习中的日子。”雷佳音的话语中带着过来人的感慨。他描述的“沉浸式”学习状态,指向的是一种心无旁骛的专业深耕。在演艺行业光鲜亮丽的表象之下,是无数个默默打磨基本功的日夜。他提醒学弟学妹们,校园围墙之外的世界充满诱惑——社交媒体的即时满足、商业活动的短暂光环,都可能分散年轻人对专业核心能力的专注。而真正能够支撑一个演员走得更远的,永远是扎实的表演功底、深厚的文化素养和持久的专业热情。这种对专业的敬畏与专注,恰如建筑之地基,越是深厚坚实,越能托举起艺术生命的高度。
然而,雷佳音并未将大学生活简化为单一的专业训练。在强调学业重要性的同时,他出人意料地鼓励在场学子“大胆谈场恋爱”。这一建议在当今趋于功利化的教育语境中显得尤为珍贵。当许多教育者将校园恋情视为学业干扰时,雷佳音却看到了其中蕴含的成长价值。他认为,大学期间的爱情不仅仅是情感的萌动,更是一段关于理解他人、认识自我、学习沟通与承担责任的重要旅程。在表演艺术领域尤为如此——一个未曾经历过真实情感波动的人,很难在舞台上诠释出打动人心的角色。爱情中的喜悦、困惑、矛盾与和解,都是理解人性复杂性的生动教材。
为了佐证自己的观点,雷佳音毫不避讳地分享了自己的情感经历。他与妻子翟煦飞是上戏同班同学,从校园相识到相知相爱,最终携手步入婚姻。这段从青涩到成熟的感情历程,本身就是对“学业恋爱两不误”最有力的诠释。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还提到了同为上戏校友的孙艺洲夫妇,另一对从校园情侣成功发展为人生伴侣的典范。这些真实存在的例子打破了“校园恋情难以长久”的刻板印象,向年轻学子展示了在专业院校环境中,共同的艺术追求和相似的人生轨迹如何为感情的培育提供独特土壤。
雷佳音的分享之所以引起强烈共鸣,不仅在于内容的真诚,更在于表达方式的亲和。他没有采用高高在上的说教口吻,而是以幽默风趣的语言,将深刻的道理包裹在轻松的笑谈中。现场不时爆发的笑声和掌声,显示出这种“接地气”的交流方式对年轻受众的吸引力。当他调侃自己大学时期的趣事,或是描述与妻子相识的细节时,台下的新生们看到的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明星,而是一个曾经与他们身处同一校园,面临相似困惑与选择的学长。这种平等对话的姿态,让他的建议更具可接受性和感染力。
从更广阔的视角看,雷佳音的这场发言触及了艺术教育中一个常被忽视的维度——完整人格的培育。表演艺术从来不只是技巧的展示,更是对人性深度的探索和表达。一个优秀的表演者,既需要过硬的专业技能,也需要丰富的情感体验和敏锐的生活洞察。校园恋情作为情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帮助年轻艺术家更好地理解人际关系中的微妙动态,感受人类情感的复杂层次。这些体验将内化为他们的艺术养分,在未来塑造角色时得以释放。
在当代高等教育日益强调就业导向和技能培训的背景下,雷佳音的分享无疑提供了一种更为 holistic 的成长视角。他将专业学习比作“夯实基础”,将情感体验视为“丰富色彩”,二者并非对立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的成长要素。对艺术院校学生而言,这种平衡尤为关键——技术训练赋予他们表达的能力,而真实的生活体验则提供表达的內容和深度。
当雷佳音结束发言,台下响起的掌声不仅是对一位成功校友的尊重,更是对一种成长路径的认同。他的经历告诉那些怀揣艺术梦想的年轻人,在大学这段宝贵的时光里,你无需在专业精进与生活体验之间做出非此即彼的选择。真正有价值的青春,是在专注学习的同时不封闭自己的情感,是在勇敢去爱的过程中不迷失专业方向。这种兼顾与平衡的智慧,或许比任何单一的表演技巧都更能支撑一个艺术工作者走得更远,也活得更丰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