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风佳话:《浪浪山小妖怪》沪上首映,欢笑与泪水共舞

国风佳话:《浪浪山小妖怪》沪上首映,欢笑与泪水共舞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电影《浪浪山小妖怪》作为《中国奇谭》系列首部登陆大的作品,延续了先前短片《小妖怪的夏天》的世界观,却将时间线拉回到“孙悟空到来之前”的浪浪山。它讲述的是西游背景下那些从未被书写过的小——一群连名字都没有的小妖怪,如何以自己的方式追寻梦想、面对困境的故事。这部定档于2025年8月2日全国上映的喜剧动画电影,由原班主创团队——监制陈廖宇、导演於水等倾力打造,自宣布以来便备受关注。
影片的核心情节围绕四位草根小妖展开:小猪妖、蛤蟆精、黄鼠狼精和猩猩怪。他们阴差阳错组成“草根取经团”,假扮成师徒四人,踏上了一段既荒诞又热血的西行之旅。这一设定本身即充满戏剧张力与喜剧潜力。小猪妖作为团队发起者,承担起维系情绪的责任;蛤蟆精在保守现实与追求梦想之间反复挣扎;黄鼠狼精本是个话唠,却不得不扮演沉默寡言的沙僧;而外形彪悍的猩猩怪内心柔软、极易落泪,却必须硬撑着扮演齐天大圣的形象。这些角色设定不仅制造出大量笑料,更通过反差映射出现实中普通人的生存状态与心理困境。
国风佳话:《浪浪山小妖怪》沪上首映,欢笑与泪水共舞 -1
电影试图探讨的是“无名者”的英雄梦想。在西游宏大叙事中被忽略的小妖怪,恰如现实社会里每一个默默努力的普通人。他们渴望被看见,却常被困于日常琐碎与结构性限制之中。导演於水在阐述创作理念时提到,团队有意融入了许多生活化细节,例如“妈妈叮嘱多喝水”这样的日常对话,让观众在古风奇幻的设定中捕捉到熟悉的共鸣。这种将传统神话题材进行当代化解构的叙事方式,既延续了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西游题材作品如《大闹天宫》的精神血脉,又注入了全新的观察视角和情感温度。
在艺术表现上,《浪浪山小妖怪》强调“笔墨入镜”的美学风格,刻意保留手绘的笔触与质感,运用水墨着色、线条勾勒等传统动画技法,构建出具有鲜明东方意境的镜头语言。电影不仅在视觉上坚持国风路线,更在叙事和情感层面深入中国观众的记忆。这种对传统美学形式的当代化转译,成为其区别于其他动画电影的重要标志。
国风佳话:《浪浪山小妖怪》沪上首映,欢笑与泪水共舞 -2
在2025年7月22日于上海举办的首映礼上,影片以“没有名字”为主题,呼应了这些小角色无名无姓却依然努力生活的精神内核。现场反应热烈,放映过程中笑声不断,结束时报以持久掌声。多位业内嘉宾也表达了对其的肯定。演员黄晓明认为电影“既好笑又感动,是一个关于获得勇气、活出自我的故事”;音乐人阿云嘎则特别提到电影中的东方美学和情感叙事,勾起了他童年观看上美影动画的珍贵回忆。导演李豪凌期待本片能够延续中国动画的“奇迹之年”,而导演张末则欣赏影片以新颖视角解构经典IP的勇气,认为它满足了观众对“小人物故事”的好奇与情感需求。
随着全国巡游及多城特别放映活动的陆续展开,电影正在吸引越来越多观众的注意。它不仅仅是一部喜剧动画,更是一次对平凡人生存状态的温柔注视。在神话的外壳之下,它包裹着极为现代的情感内核——关于自我认同、关于突破限制、关于在荒诞中坚持理想、在笑声中流下热泪。它或许将以其独特的叙事视角和美学习惯,为中国动画电影开辟又一条值得期待的新路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