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缸鱼》闪耀横滨 感动日本观众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在2025年5月4日开幕的日本横滨国际电影节上,一部名为《闯缸鱼》的中国纪录电影悄然登场。这部作品由导演刘佳执导,程育海担任监制,邱杰与孙赫阳联合制片,历时四年完成。影片以采访三十余位中国动画产业核心创作者为主线,覆盖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多地,受访者包括孙海鹏、李炜、王云飞、何小疯、槐佳佳等知名动画人,他们来自导演、原画、分镜、制作等不同岗位,共同构成中国动画创作的真实图景。该片不仅是中国首部全景式记录动画人成长历程与精神世界的纪录片,更因其真实、质朴的表达,在横滨电影节首映后引发强烈反响。
影片的命名“闯缸鱼”本身即具有象征意义。在水族饲养中,“闯缸鱼”是最先被放入新缸的鱼,用以测试水质环境,它们往往承受巨大风险,甚至牺牲,却为后来者铺平道路。这一隐喻恰好呼应了中国动画人在行业起伏中的角色——尤其是在九十年代以后,中国动画陷入低谷,市场萎缩、人才流失、技术滞后,却仍有一批人默默坚持,维系着中国动画的血脉。导演刘佳在创作中摒弃宏大叙事,转而聚焦个体真实状态,记录他们的挣扎、牺牲、痛苦,也记录他们的热爱与坚持。这种“去标签化”的表达,让观众看到的不再是光环下的创作者,而是一个个具体的人。
制作团队历时四年,跨越多个城市,深入动画工作室、制作现场与家庭环境,捕捉创作者的工作状态与内心独白。例如,《雄狮少年》的导演孙海鹏谈到创作中的孤独与坚持,《姜子牙》的导演李炜分享了对传统神话再创作的思考,《伍六七》的何小疯则讲述了如何在有限资源下实现风格化表达。这些对话不仅揭示了中国动画产业的现状,也折射出创作者共同的精神困境——如何在商业压力与艺术理想之间寻找平衡,如何在不被理解的环境中持续投入。
影片于5月6日在横滨举行首映,吸引大量观众与行业人士。红毯环节中,中国观众对这样一部作品的出现感到惊喜;而在放映结束后,日本观众报以热烈掌声。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许多日本动画从业者的家属表示深受触动,他们发现中国动画人所经历的挣扎与热爱,与日本动画人的状态极为相似。这种跨越文化的共鸣,正是制片人孙赫阳所期待的——她希望影片能够以真实、本真的表达,触动不同背景的观众。联合制片人邱杰则强调,影片旨在让更多人看到那段被忽视的历史:在九十年代中国动画最低谷时,正是这些动画人的牺牲与坚持,才为今日的复苏埋下种子。
横滨国际电影节作为日本仅次于东京国际电影节的重要活动,历来是亚洲电影交流的重要平台。《闯缸鱼》的参展与好评,不仅是对影片本身的认可,也是对中国动画文化价值的一次国际肯定。它填补了中国动画领域纪录片的空白,也让世界看到中国动画背后的“人”的故事。导演刘佳表示,中国动画人多不擅表达,但他们对动画的热爱深沉而真挚,能够记录下这些珍贵瞬间,是一种荣幸。
从内容到形式,《闯缸鱼》都选择了一条低调却深刻的路径。它没有刻意渲染民族情绪或行业成就,而是通过细腻的观察与真诚的对话,展现动画创作背后的艰辛与温暖。这种创作态度,恰恰与中国动画人长期以来的状态形成互文——他们或许沉默,却从未停止前行。影片的成功参展与国际共鸣,也证明真实的故事与普遍的情感,能够超越语言与文化的边界,触达人心深处。在中国动画产业逐渐迎来新发展的今天,《闯缸鱼》既是一次回顾,也是一次致敬,更是一次对动画创作本质的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