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电影:传承艺术,吸引年轻观众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当水袖甩进银幕:戏曲电影正在悄悄征服年轻人
最近在北京国际电影节上,《龙凤呈祥》《霸王别姬》这些戏曲电影意外成了抢手货。你可能想象不到,现在年轻人看戏曲电影会跟着唱段打拍子,散场后还在社交平台发”自来水”安利。这可不是偶然现象——”京剧电影工程”搞了十多年,21部经典剧目被搬上银幕,从梅兰芳的传人到戏曲学院的学生都参与其中。昆曲《牡丹亭》4K重制版上映时,不少95后观众穿着汉服去打卡,弹幕里飘过最多的是”美哭了”。
回看1905年,谭鑫培在《定军山》里一个亮相,中国电影史和戏曲史就纠缠在了一起。那时候摄影机就架在戏台正对面,跟现在手机录晚会差不多。到了梅兰芳拍《生死恨》,虽然加了点布景,可演员还是得冲着根本不存在的”台下观众”做表情。这种”戏台子搬进电影院”的拍法,直到越剧《红楼梦》才被打破——王文娟演的林黛玉真跑到苏州园林里葬花了,镜头推近时,她睫毛上那滴泪把电影院里的大姑娘小媳妇都看哭了。
现在戏曲电影玩得更野。《白蛇传·情》里白素贞和小青的水袖能甩出冲击波,金山寺大战时十八罗汉从天而降,可白娘子一开口还是正儿八经的粤剧唱腔。这片子95%观众是30岁以下,有人连刷三遍就为看”盗仙草”那段CG特效。更绝的是《廉吏于成龙》,当于成龙内心挣扎时,整个银幕突然变成泼墨山水,他的脸在写意线条里时隐时现——这种把心里戏”画出来”的手法,老戏迷看得直拍大腿。
不过最考验人的还是演员。尚长荣老爷子演《曹操与杨修》时,电影导演非要他贴着镜头演。这可要了命了——戏曲的”怒”要瞪眼捋髯,但电影特写里这么搞就成了表情包。后来他琢磨出个办法:手上动作收着来,全凭眼神死盯,结果银幕上曹操那股子狠劲反而更瘆人。年轻演员更拼,《安国夫人》里梁红玉擂鼓战金山,演员真在四十度高温里连打带唱,威亚吊起来翻跟头时还得保证髯口不乱——毕竟电影镜头可不像剧场后排观众那么好糊弄。
当然也有玩脱了的。某部新编京剧电影非要把孙悟空大战天宫拍成《复仇者联盟》,结果金箍棒甩出激光特效时,老票友直接离场骂街。还有的强行塞进流量明星,唱念做打全靠替身,这种片子通常活不过首周排片。中国戏曲学院有位教授说得在理:”电影是放大镜,能放大戏曲的美,也能放大它的假。”
现在电影院里出现个有趣现象:放《白蛇传·情》时,前排坐着刷手机的年轻人看到”断桥相会”突然安静了,后排的老戏迷却在白素贞腾空而起时惊呼”好功夫”。这种奇妙的化学反应,或许就是戏曲电影最迷人的地方——它既能让00后发弹幕”原来戏曲这么酷”,也能让老观众感慨”老祖宗的东西还能这么玩”。就像《霸王别姬》里袁世卿说的:”这京戏里头,有的可都是好东西。”只不过现在,这些好东西正穿着电影的新衣裳,悄悄溜进年轻人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