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频道联手北京语言大学 共推中华文化‘走出去’

电影频道联手北京语言大学 共推中华文化‘走出去’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5月15号那天,电影频道和在北京签了个挺有意思的合作协议。电影频道总编辑马佳和北语的段鹏校长亲自到场,俩人握着笔在文件上签字的时候,现场闪光灯咔嚓咔嚓响个不停。这事儿看着挺平常,但仔细琢磨琢磨,里头门道可不少。
先说电影频道这边吧。我小时候家里电视就老放这个台,《地道战》《少林寺》这些老片子轮着播,连我奶奶都能跟着哼两句插曲。开播三十年来,他们从最早的黑白电视时代一路折腾到现在,手机APP、短视频账号啥都玩得转。去年春节他们搞的那个”全球看春晚”直播,愣是让老外跟着包饺子,弹幕里各种语言的祝福刷得飞起。最绝的是前阵子他们带着《》去非洲展映,当地看到太空电梯那段直喊”哇塞”,这种文化输出可比生硬的说教管用多了。
电影频道联手北京语言大学 共推中华文化‘走出去’ -1
北语那边更是个神奇的地方。我有个发小在那儿学对外汉语,他们宿舍楼里住着八十多个国家的学生,吃个食堂都能凑出”联合国聚餐”的架势。上次去他们学校找我发小,正赶上留学生在排练京剧《三岔口》,黑皮肤的”武松”和蓝眼睛的”店小二”打得有模有样,台下坐着的一群教授拿着本子记动作要领。他们那个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了分散在世界各地教中文,现在连南美小城的超市老板都能蹦出几句”便宜点”。
这次合作要搞的事情挺实在的。听说要弄个实践基地,以后北语的学生能直接参与电影频道的海外传播项目。想象一下,学阿拉伯语的帮着给《哪吒》配字幕,研究东南亚文化的教授给《长津湖》写观影指南,这可比光啃课本带劲多了。他们还计划在海外搞中国电影展,不是简单放片子那种,要带着主创去交流。就像去年《雄狮少年》在意大利放映时,现场教老外打南拳,后来威尼斯那边真有人组了个舞狮队。
电影频道联手北京语言大学 共推中华文化‘走出去’ -2
电影频道节目中心主任李玮在签约仪式上说漏嘴个细节,他们正在筹备一个”电影里的中国话”系列节目,准备找北语的外国留学生当嘉宾。比如让法国小伙看《霸王别姬》学京剧念白,俄罗斯姑娘看《你好,李焕英》模仿湖北方言。这主意挺妙,比那些正儿八经的文化讲座有意思多了。
北语宣传部老师私下跟我说,下学期要开电影翻译工作坊,请来的导师里有给《功夫熊猫》做中文配音的大咖。最逗的是他们打算在留学生文化节上加映露天电影,片单里有《大闹天宫》4K修复版,说是要让老外见识见识咱们六十年前的特效水平。
我注意到协议里提到要合办学术论坛,这可不是那种打瞌睡的会议。去年两家试水搞的”影像中的一带一路”讨论会,播完《大唐玄奘》后,伊朗留学生和西安导演吵起来了,一个说”唐三藏明明在我们国家留过学”,一个说”你回去查查敦煌壁画”,最后吵着吵着约着一起做纪录片去了。
这次合作最让我期待的是他们说要搞”电影文化大使”项目。简单说就是挑些外国留学生,培训他们回国后组织中国电影放映会。有点像当年《少林寺》火到日本后,当地影迷自发成立的功夫研究会。现在条件好了,能给这些年轻人配上VR设备,让他们老乡能360度看横店影视城。
签约仪式结束那会儿,我看见电影频道的摄像师在教北语的非洲学生用稳定器。那学生一边拍一边问:”这个能用来拍我们家乡的鼓祭吗?”你看,文化传播有时候就这么简单,一个还没拍呢,交流已经开始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