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之桥:北京国际电影节戛纳推介会

光影之桥:北京国际电影节戛纳推介会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北影节在戛纳搞了场大动作,外国都坐不住了
北京电影节这回玩得挺大,直接把推介会开到了戛纳。你想想看,在满街都是西装革履的电影人、海滩边随时能遇见明星的戛纳,突然冒出来个”北京摊位”,这事儿本身就够吸睛。北京市政府新闻办主任余俊生站在台上说”北京水准、中国自信、国际潮流”的时候,底下坐着不少端着香槟的老外都在点头——这可不是客套,看看他们手里拿的数据册就知道了。
光影之桥:北京国际电影节戛纳推介会 -1
今年”天坛奖”主竞赛单元简直被报名表淹没了,103个国家和地区的1794部片子挤破头要来参赛,比去年多了将近两成。最绝的是里头90%都是外国片子,你说这帮老外图啥?有个穿着花衬衫的巴西制片人跟我比划:”现在全世界找钱拍电影都难,但中国市场的门票值得抢。”他这话没说错,电影节期间搞的”国际会客厅”里,三百多家电影公司硬是谈成了250多场合作,会议室门口的咖啡机就没停过。
说到接地气,还得提那个”电影生活节”。北京胡同里支起露天银幕放老电影的时候,遛弯的大爷大妈都挪不动腿。官方说6531万人次参与可能有点玄,但簋街小龙虾店老板笑得合不拢嘴是真的——这帮搞电影的太能吃了,愣是带动周边消费240个亿。有个带着孩子来看《大闹天宫》的家长跟我说:”现在孩子整天刷短视频,得让他们知道电影院里看孙悟空翻跟头是什么感觉。”
光影之桥:北京国际电影节戛纳推介会 -2
最让我意外的是《走走停停》的导演龙飞。这哥们穿着中山装站在戛纳海滩边,给老外讲他拍的北京胡同故事。他说有次在西班牙放片,看完有个老太太拉着他的手掉眼泪,虽然语言不通,但”家长里短那点事全世界都懂”。旁边老师补了句更绝的:”我们在土耳其取景时,卖烤肉的大叔非要教我们说好吃的土语,他说电影里中国演员吃他烤肉的镜头,比他打十年广告都管用。”
戛纳这场子确实够国际范儿。拍《纳维》的德国导演凯文·施穆茨勒端着红酒过来聊,说他下一部戏想找中国武术指导;《涡流》的法国制片人纳斯琳更直接,问我能不能帮她联系横店的拍摄资源。这帮人精得很,知道现在中国不光有市场,还有全世界都眼红的实景拍摄基地和特效团队。
光影之桥:北京国际电影节戛纳推介会 -3
余俊生主任最后说的”永不落幕的北影节”不是空话。他们接下来要把得奖片子打包成”天坛映像”全球巡展,这招挺聪明——既不用花大钱请外国剧组来华,又能让自家电影走出去。有个洛杉矶的策展人偷偷跟我说,他们影院正愁没有新鲜题材,中国家庭题材的片子现在特别对中产观众的胃口。
散场时看见几个北影节工作人员在收易拉宝,有个法国姑娘追着问明年什么时候报名。我想起龙飞导演说的那句话:”好电影就像火锅,甭管哪国人,涮一筷子就停不下来。”这话糙理不糙,你看戛纳海边那些聊得热火朝天的电影人,谁兜里还没揣着几张中方合作的名片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