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兰若寺》阿里网盘「BD1080P/3.2G-MP4」原声版迅雷资源种子下载4k超清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追光动画的这部《聊斋:兰若寺》,光看预告片就让人起鸡皮疙瘩
今年暑期档的动画电影市场又要热闹了。追光动画最新力作《聊斋:兰若寺》定档7月12日,光是5月15日放出的”别有洞天”预告片就让人看得后背发凉。说实话,这些年追光的片子我一部没落下,从《白蛇》系列到《新神榜》,再到去年的《长安三万里》,每次都能给人惊喜。但这次他们玩得更大——直接把《聊斋志异》里六个经典故事打包在一起,这种操作在国产动画里还真是头一遭。
预告片开头就够瘆人的,蒲松龄提着一盏灯笼在兰若寺里转悠,那灯笼的光忽明忽暗,照得老宅子里的雕梁画栋都泛着诡异的光。镜头往井里一探,好家伙,水里映出来的根本不是倒影,而是《崂山道士》里那个想学穿墙术的书生。这画面设计绝了,一下子就把《聊斋》那种亦真亦幻的调调给立住了。我注意到井壁上还若隐若现其他故事的影子,比如《画皮》里那个美人揭脸的瞬间,还有《聂小倩》中宁采臣在破庙里点蜡烛的镜头,导演组这些细节安排得相当用心。
说到美术风格,这次追光真是下了血本。光从预告片就能看出五个故事五种画风——《崂山道士》用的是毛毡质感,人物动作都带着布偶戏的笨拙感,特别符合这个讽刺故事的调性;《画皮》直接搬来了宋画的工笔重彩,连鬼怪脸上的金粉都画得一丝不苟;《莲花公主》那段更是惊艳,荷花池里的水波纹用的居然是敦煌壁画的技法。最绝的是《鲁公女》,黑白水墨里突然蹦出个红衣女鬼,那视觉冲击力,我在电影院看预告时后排小姑娘直接”啊”地叫出声来。
六个导演联手执导也是本片一大看点。崔月梅负责《聂小倩》这段,她把小倩出场那段拍得特别唯美——月光下白衣女鬼赤脚踩在落叶上,每走一步脚踝银铃就响一声,配合着背景音里若隐若现的尺八声,阴森中带着凄美。而谢君伟执导的《画皮》就完全是另一种风格,预告片里那个美人对着铜镜撕脸的镜头,用的是类似皮影戏的逐帧动画,皮肤撕裂时还有纸张破碎的”刺啦”声,听得人汗毛直竖。
要说最让人期待的,还得是《崂山道士》这段。原著里这个讽刺故事被改编得妙趣横生,书生学穿墙术失败撞得满头包的桥段,在毛毡动画的演绎下笑果翻倍。预告片里有个细节特别有意思——道士施法时甩出的符咒,在空中转着转着突然变成个微信表情包,这种古今混搭的小幽默正是追光最拿手的。
影片的配乐也值得单独说说。《莲花公主》那段用了改编自《牡丹亭》的昆曲唱段,杜丽娘的”原来姹紫嫣红开遍”被重新填词,配上CG技术做的满池莲花,真有几分”游园惊梦”的味道。而《鲁公女》里的古琴配乐更绝,弹到高潮处突然弦断,紧接着就是女鬼的尖啸声,这种声音设计太有代入感了。
从制作规模来看,这次确实是追光史上最大手笔。光特效团队就超过200人,《聂小倩》里那个长发化作黑绸缠住书生的镜头,据说单这一个画面就渲染了三个月。制片人宋依依在采访里提到,光小倩的头发物理模拟就做了十七个版本,最后选的那个既能体现柔顺质感,又能在妖化时变成攻击武器的效果。
说实话,把这么多故事塞进一部电影里风险不小。但看预告片的处理方式,导演组很聪明地用蒲松龄夜探古寺作为主线,每个故事都像是他在不同房间里发现的”幻象”。这种结构让我想起《十日谈》或者《一千零一夜》,既保持了每个故事的独立性,又通过叙事框架把它们有机串联。特别是预告片结尾,蒲松龄的灯笼突然熄灭,所有故事里的人物都在黑暗中睁开眼睛的镜头,简直让人头皮发麻。
比起前几年的作品,这次追光在传统文化挖掘上显然更下功夫。他们专门请了研究《聊斋志异》的学者做顾问,连《画皮》里鬼怪吃的点心都按宋代《东京梦华录》复刻的。不过最让我意外的是,《鲁公女》这个相对冷门的故事居然被保留了下来,预告片里女鬼骑着纸马夜奔的场面,完美还原了原著里”风驰电掣,瞬息千里”的描写。
现在最大的悬念就是,这么多风格迥异的故事要怎么收尾?预告片最后十秒给了点提示——所有篇章的主角突然都望向镜头外的某个方向,然后蒲松龄的毛笔在虚空中画了个圈,六个故事像走马灯一样旋转融合。这个设计要是正片里能圆上,那绝对能成为国产动画叙事上的突破。
距离上映还有一个多月,光看预告片里的美术设计和叙事野心,这部《聊斋:兰若寺》很可能成为追光动画新的里程碑。特别是他们把”幻象奇缘与世间真情”作为主题,六个故事里既有《崂山道士》这样的讽刺喜剧,又有《聂小倩》这样的凄美爱情,还有《画皮》这样的惊悚寓言,这种内容上的丰富性,在近年国产动画里实属罕见。现在就等着7月12日去电影院看看,追光这次到底能把这个”聊斋盲盒”开到什么程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