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满十四岁》:未成年人犯罪的聚焦

《未满十四岁》:未成年人犯罪的聚焦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最近电影圈有个新项目悄悄上了备案名单,名字特别扎眼——《未满十四岁》。5月14号在官网公示的,编剧栏写着陈夏露,背后站着最高检影视中心这块硬招牌。看这配置就知道,这片子肯定不是那种轻飘飘的青春片。
先说说这个编剧兼陈夏露,可能很多人不熟,但她在业内算是个狠角色。之前参与过《扫黑·决战》的剧本,这次直接拉上搭档万迪一起掌镜。最高检影视中心更不用多介绍,《》就是他们家出的爆款。这么一组合,基本能猜到这片子要走现实题材的硬核路线。
《未满十四岁》:未成年人犯罪的聚焦 -1
剧情主线特别有意思。女主角梁雯月是长阳市阳东区检察院未检部的副主任,顶着员额检察官的头衔,按理说该是雷厉风行的主儿。可编剧偏偏给她安排了个特殊状态——待产。这还没完,她当律师的丈夫突然卷入刑案被拘留,这情节转折比过山车还刺激。
重点来了,梁雯月给丈夫找无罪证据的过程中,意外深陷一桩未成年人犯罪案。这里头肯定有戏中戏,想想看:一个挺着大肚子的检察官,白天要处理熊孩子犯的案子,晚上还得给自家老公跑证据,这工作生活拧成麻花的设定,光脑补就觉得带劲。
未成年人犯罪这题材本来就敏感,现在又叠加上司法人员家属涉案的buff。我查了查资料,最高检去年刚发布过《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白皮书》,里面提到2022年未成年人犯罪同比上升了3.51%。现实里那些偷手机、校园暴力、甚至更严重的案子,到了电影里肯定得艺术化处理,但底子肯定是真实的。
有个细节特别值得琢磨——女主设定在未检部门。这个部门全称叫”未成年人检察部”,专门处理涉未成年人的案件。现实中这些检察官既要办案,还得当”临时家长”,要管教育矫治,要协调心理辅导。电影里梁雯月查案时,说不定会碰到那种让人血压飙升的场面:熊孩子理直气壮说”我不到十四岁不用坐牢”,家长在旁边撒泼打滚”他还是个孩子”。
更绝的是夫妻俩的职业对立。妻子代表国家公诉,丈夫是辩护律师,这配置本身就自带戏剧冲突。现在丈夫突然变成犯罪嫌疑人,等于把情与法的天平直接砸女主面前。我猜电影里肯定会有这样的镜头:梁雯月摸着肚子看丈夫的案卷,转头又要去帮别的孩子,这种撕裂感光想想就头皮发麻。
从制作层面看,最高检影视中心出手,意味着尺度会有突破但不会越界。参考他们之前的作品,估计会真实展现司法程序,比如未成年人案件特有的”社会调查””合适成年人到场”这些制度。说不定还能看到检察官和社工、心理咨询师打配合的职场戏码。
现在观众早就不吃说教那套了,这片子要想出彩,关键得把专业性和人情味炖成一锅。比如可以拍梁雯月去少管所提审,对面坐着个染黄毛的初中生,满嘴网络黑话,但看到她孕妇装突然结巴着问”阿姨你要不要喝水”。这种细节比喊口号有力多了。
目前流出的信息还不多,但能确定的是,这片子绝对要撕开未成年人犯罪背后的家庭疮疤。那些缺席的父母、失控的校园、漏洞百出的网络环境,可能都会在案件调查过程中慢慢浮出来。毕竟未检检察官的案头永远摆着两份档案:一份是法律文书,另一份是孩子的整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