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告来袭:长泽雅美演绎江户时代奇女子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长泽雅美化身江户女画师:这部新片要让你重新认识浮世绘
“喂,应为!”——这句日常的呼唤即将成为今年日本银幕上最动人的回响。大森立嗣导演的新作《喂,应为》把镜头对准了江户时代浮世绘画坛上那个特立独行的身影:葛饰应为。当长泽雅美梳着江户町娘的发髻,手指沾满颜料在纸上挥洒时,我们仿佛穿越时空,亲眼目睹了那个被父亲葛饰北斋称赞”美人画胜我一筹”的天才女画师。
影片开场就是一场令人屏息的作画场景。应为跪坐在和纸前,衣袖挽到手肘,指尖的毛笔在灯下泛着微光。她画美人眼角的那一笔,干脆利落得让站在身后的永濑正敏饰演的北斋都微微颔首。这个镜头完美诠释了史料记载中”运笔如风”的评价——据说她作画时墨汁常会溅到隔壁房间的纸门上。预告片里有个细节特别有意思:应为在画吉原游女的衣带时,突然抓起酒壶灌了一口,然后大笑着把剩下的酒泼在未干的画作上,墨色晕染出意外的纹理。这种不拘小节的豪气,活脱脱就是史料里记载那个会提着灯笼夜闯吉原写生,把烟花女子都吓一跳的奇女子。
父女俩的相处模式堪称艺术家的日常实录。北斋会突然在半夜把女儿叫醒,指着窗外的月亮喊”快看这个光影”;应为则会在父亲沉迷作画忘记吃饭时,直接抢走他的画笔。有场戏是两人为了《吉原格子先之图》的构图争得面红耳赤,应为赌气说”那我自己画”,结果北斋偷偷在她画到一半时添了几笔,第二天两人看着完成的作品又笑作一团。这种亦师亦友的关系,比任何艺术理论课都更能解释为何应为笔下的游女既有浮世绘的艳丽,又带着罕见的生命力。
影片对江户画师群体的刻画相当接地气。歌川国芳会跑来蹭饭,顺便吐槽北斋”老头子的富士山画得太死板”;溪斋英泉则总爱逗应为:”你画的姑娘眼神太凶,会吓跑客人”。最精彩的莫过于重现应为在吉原的创作日常:她不是像其他画家那样远远观察,而是直接混进游女中间,帮她们梳头时记住发丝的弧度,听三味线时用手指在膝盖上摹写琴弦的颤动。这种”活色生香”的创作方式,或许就是她能画出《夜樱美人图》那样既有情色意味又不失端庄的作品的秘诀。
美术指导显然做足了功课。应为工作室的布置完全还原了史料记载——颜料碟子随意堆在角落,墙上钉着十几张画到一半的草图,最显眼处挂着北斋写给她的”应手妙心”四字。有个镜头特别动人:应为在画《三曲合奏图》时,先用炭笔在纸上划出尖锐的线条,又用手指轻轻晕开,那种刚柔并济的处理方式,恰似她的人生写照。影片甚至考据到应为独创的”晕染法”:她把宣纸浸湿再作画,让色彩自然渗透,创造出独特的朦胧美。
永濑正敏演的北斋绝对是惊喜。不同于其他影视作品里仙风道骨的艺术大师形象,这里的北斋会为画不出云彩的层次焦躁得扯头发,也会在女儿完成佳作时孩子气地嚷嚷”再来一局比试”。有场戏是他偷偷修改应为的画被当场抓包,结果理直气壮说”帮你改掉败笔是父亲的义务”,气得应为把他最爱的砚台藏了起来。这种充满烟火气的天才形象,反而让最后父女联手创作《凤凰图》的段落更具感染力——当两代人的笔触在纸上交汇时,仿佛能看见浮世绘的血脉在流动。
影片最颠覆性的处理在于还原了应为的”不完美”。她会因为画不好小孩的手部而撕掉整幅作品,也会在作品大卖后得意忘形喝到宿醉。这种真实感在表现女艺术家的影视作品中相当罕见。特别是描写她中年丧夫后的段落:应为把丈夫的遗物——一支用秃的毛笔,插在自己发髻上继续作画。没有痛哭流涕,只是画中的美人从此多了几分哀愁的韵味。这种举重若轻的处理,恰如应为画作的特点:在绚烂色彩底下,藏着对命运最透彻的理解。
当影片结尾应为在画上落下”葛饰应为”的落款时,观众会突然理解片名的深意。”喂,应为”不仅是父亲的呼唤,更是一个女性艺术家在男性主导领域里对自我价值的确认。那些泼墨挥毫的瞬间,那些与父亲斗嘴较劲的日常,最终都沉淀为浮世绘史上不可复制的笔触。看完电影你大概会像我一样,忍不住去搜应为的《夜樱美人图》细看——原来200年前就有女性用画笔,把整个江户的月色与心跳都留在了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