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届上影节主海报揭晓:托纳多雷担纲评委会主席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上海电影节这次玩大了!陈可辛新片打头阵,黄渤咏梅坐镇评委,海报设计藏满小心机
听说没?第27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定档2025年6月13号到22号,这回可真是放大招了。开幕影片直接上了陈可辛导演的《酱园弄·悬案》,这片名听着就带劲儿,据说是个根据民国真实悬案改编的硬货。陈可辛这几年拍《夺冠》《李娜》玩转体育题材,突然调头搞悬疑,光是这个反差就够让人搓手期待的。我特意去翻了翻资料,这案子发生在1940年代的上海酱园弄,当时闹得满城风雨,现在被搬上银幕,不知道陈可辛会给咱整出什么新花样。
今年电影节海报玩得那叫一个花哨,主海报配三张子海报,搞了个”一副三联”的排面。主题叫”电影之城 每一帧都是生活”,设计师绝对是老上海通,把石库门弄堂、外滩万国建筑群这些地标全塞进画面里了。最绝的是有张子海报,画的是清晨菜场大妈挑青菜的特写,旁边居然虚化着电影院霓虹灯,这脑洞我服——可不就是咱上海人的日常嘛,白天讨价还价买小菜,晚上钻进影院看大片。
评委阵容这次真是国际范儿十足,主席请来了意大利名导朱塞佩·托纳多雷,就是拍《天堂电影院》《海上钢琴师》那位爷。跟他搭班子的有阿根廷的伊万·冯德,这哥们拍的《杰出公民》当年在威尼斯拿奖拿到手软。中国面孔也够分量,黄渤以演员导演双重身份坐镇,还有刚凭《妈妈!》刷爆朋友圈的杨荔钠导演,加上柏林影后咏梅,这组合既有商业片老手又有文艺片大拿,评出来的奖肯定有看头。
宣传语”光影入画,生活同框”这八个字真是说到心坎里去了。记得去年有部入围的纪录片《弄堂里的早餐铺》,镜头跟着凌晨三点起床炸油条的爷叔,画面里蒸笼热气把晨光都晕染开了,那质感比什么特效都动人。今年估计这类接地气的片子少不了,听说有部《梧桐区理发店》已经入围了,讲淮海路上开了三十年的老式理发馆,老师傅给客人刮脸时讲的上海闲话都能单独出张唱片。
托纳多雷老爷子在发布会上说了段特有意思的话:”上海街头卖栀子花的老太太,和罗马广场喂鸽子的老人,眼睛里闪着同样的光。”这话真不是客套,你看电影节公布的片单里,既有上海本土导演拍的《苏州河往事》,也有希腊选送的《雅典午夜食堂》,不同文化背景的片子放在一起,反而能看出生活本质的相似。黄渤插科打诨补充说:”我们评电影就跟吃本帮菜似的,既要浓油赤酱的戏剧冲突,也得有清炒时鲜的生活本味。”
今年特别值得期待的是”一带一路”电影周,印度导演基兰·饶担任评委真是再合适不过。他前年那部《孟买玫瑰》把市井生活拍得跟油画似的,这次说不定能带来更多南亚宝藏影片。我打听到有部斯里兰卡参赛片《科伦坡的雨季》,讲海边小旅馆里各色旅客的故事,光看剧照里湿漉漉的街道反光,就已经闻到咸腥的海风味儿了。
听说电影节还搞了个”城市记忆”单元,征集老上海人用手机拍的短视频。有个八十多岁老克勒投稿的片段特别戳人,他站在国际饭店旋转门口,画外音说:”五十年前在这里等女朋友看《庐山恋》,现在带着孙子来看4K修复版。”这种跨越时空的观影记忆,可比那些高大上的电影理论生动多了。
今年售票系统升级成了AI选座,能根据你过去观影记录推荐片子。我试了试,系统居然给我推了部阿根廷冷门片《探戈厨房》,理由是我去年连看了三部美食纪录片加两部舞蹈电影——大数据这玩意儿有时候准得吓人。不过最惊喜的是露天放映回归了,这次放在北外滩滨江,对着陆家嘴夜景看老电影,这体验想想就奢侈。片单里有《马路天使》4K版,周璇的金嗓子配上黄浦江游轮鸣笛声,估计要当场穿越回1930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