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龙彭昱畅《陌生家庭》关注阿尔兹海默症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以下是符合要求的正文内容,共约1200字)
那天在推介会现场,成龙穿着件浅灰色针织衫,头发特意染成了花白。他指着大银幕上定格的剧照说:”你们看这个老头子,走路都歪歪斜斜的,口袋里总揣着半块发硬的桂花糕——这就是我演的任继青。”画面里的他确实和往常完全不同,没有标志性的功夫动作,取而代之的是微微佝偻的背和总也系不好的衬衫纽扣。
这片子最戳心的地方在于,任继青根本不记得自己有个儿子。阿尔茨海默症让他记忆像破了个大洞,直到有天在菜市场,他拽着卖鱼小伙钟不凡的围裙死活不撒手,非说人家是他离家出走的儿子。彭昱畅后来说,当时剧本看到这儿就鼻酸——钟不凡这个角色其实是个从小在福利院长大的孤儿。
两个完全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因为疾病的阴差阳错成了”父子”。有场戏特别让人揪心:任继青半夜发病,把钟不凡反锁在阳台外淋雨,自己趴在玻璃门上傻笑。等第二天清醒过来,老头哆哆嗦嗦熬姜汤,结果把整罐盐都倒进了锅里。钟不凡捧着那碗咸得发苦的汤,眼泪直接砸进了碗里。
剧组在重庆老巷子里取景时,总有大妈围着看热闹。有次拍任继青走失的戏,成龙故意没通知群众演员,真就顶着鸡窝头在巷子里乱转。后来卖冰粉的老板娘看不过去,硬塞给他五块钱让坐车回家——这段即兴表演最后被剪进了正片。彭昱畅私下说,成龙的表演方式让他震惊:”大哥会突然忘记台词,然后那种真实的慌乱状态,根本演不出来。”
电影里有组特别妙的对比镜头:任继青发病时把钟不凡认成亲儿子,清醒时却管他叫”钟同志”。有次老头状况特别好,居然记得给”钟同志”买了生日蛋糕,结果蜡烛还没点上,转头就问”你是谁家的娃”。彭昱畅设计了个细节,每次被错认时都会偷偷把任继青的鞋带重新系紧——因为老头总被自己绊倒。
道具组准备了个很催泪的小物件:任继青的旧皮夹里永远夹着张模糊的照片,其实是他年轻时在孤儿院做义工拍的集体照。这个伏笔在结尾才揭晓——钟不凡收拾遗物时发现,照片角落里有个系红领巾的小男孩,正是三十年前的自己。原来他们的缘分比想象中早得多。
最让人破防的是菜市场那场重头戏。任继青病情恶化到连钟不凡都不认识了,却突然抢过鱼贩的杀鱼刀,嘴里念叨着”我儿子最怕鱼腥味”。现场收音能清晰听见彭昱畅的哽咽——剧本里这儿本来没哭戏,但他实在没绷住。后来成龙即兴加了段台词,摸着彭昱畅的头说:”莫哭嘛,爸爸给你买麻糖去。”
这片子没走苦情路线,反而有不少黑色幽默。比如任继青总把降压药当糖豆分给邻居小孩,钟不凡不得不挨家挨户去讨解药;老头有次把民政局当成医院,举着锦旗要给工作人员”动手术”。监制透露,这些桥段很多来自真实病例,有个患者至今坚信自家冰箱是ATM机。
杀青那天正好拍到黄昏戏,任继青坐在江边数轮船。按剧本应该数到七艘,但成龙突然转头问彭昱畅:”幺儿,我数到几了?”这个临场发挥成了全片最后镜头。后来看样片时,摄影师发现当时有只白鹭正好飞过画面,像极了两年前开机时飞走的那只。
现在想起推介会上放的片花,有个画面挥之不去:任继青蹲在雨地里拼撕碎的照片,钟不凡撑着伞在他头顶转来转去。那些纸片根本拼不回人脸,老头却突然举起块碎片说:”找到你眼睛了。”阳光穿过雨伞在他脸上投下光斑,真像是记忆的碎片在闪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