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沙》导演:有机农业,现代性的反思与心灵归宿

《内沙》导演:有机农业,现代性的反思与心灵归宿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在灰蒙蒙的江风里,一个女孩和她摇摇欲坠的有机农场
五月的已经有些闷热,但《内沙》的超前点映现场却让人想起崇明岛湿冷的江风。导演杨弋枢带着这部刚刚获得西班牙赫罗纳电影节”荣誉提名奖”的作品回到国内,银幕上那个灰蒙蒙的世界立刻把观众拽进了长江入海口的内沙岛。
《内沙》导演:有机农业,现代性的反思与心灵归宿 -1
小余的农场看起来随时会垮掉。扫过那些歪歪扭扭的菜架,你会怀疑这些有机蔬菜能不能撑到下一场雨。张丹演这个小余演得太像了——她本来就不是专业演员,提前两个月跑到崇明岛上住着,现在站在银幕里,手指甲缝里都是洗不干净的泥土。有个镜头我印象特别深:她蹲在菜地里数蜗牛,头发被江风吹得乱七八糟,嘴里念叨着”今天又少了三棵苗”。
这片子拍得特别慢。没有配乐的时候,你能听见江水拍岸的声音,还有小余踩着泥巴地的咯吱声。杨弋枢说他们专门挑冬天拍的,崇明岛那时候整天灰蒙蒙的,菜叶子都蔫头耷脑的。有个长镜头跟着小余在农场转悠,她摸摸这个菜筐,扶扶那个支架,观众就跟着她一起着急——这破农场到底还能撑多久?
《内沙》导演:有机农业,现代性的反思与心灵归宿 -2
转折点是小余妈妈突然来了。老太太一进门就皱眉头,说你这儿连个像样的厕所都没有。母女俩吃饭那场戏特别真实,妈妈往女儿碗里夹肉,说”天天吃这些菜叶子有什么营养”,小余就闷头扒饭不吭声。后来妈妈偷偷去镇上买了农药,被小余发现时两人大吵一架。小余摔了农药瓶子,绿色液体渗进泥土里的特写让人心里发紧。
这片子最打动人的是它不说教。你看小余每天记账本上都是赤字,看她半夜打着手电筒捉虫,看她跟来参观的游客解释”有机种植就是会丑一点”,但导演从来不跳出来告诉你”看啊这就是坚持理想多不容易”。就连农场最后到底有没有保住,片子都没给明确答案。有个镜头是暴雨过后,小余站在淹了一半的菜地里发呆,远处灰蒙蒙的天和浑黄的江水连成一片。
《内沙》导演:有机农业,现代性的反思与心灵归宿 -3
映后交流时,美院的刘智海教授说张丹了”孤独的韧性”。确实,小余大部分时间都是一干活,一个人吃饭,连哭都是闷在被子里哭。但有个细节特别妙——她会给每垄菜起名字,跟它们说话。有场戏是她对着生病的番茄苗说”你再坚持一下啊”,说着说着自己眼泪掉下来了。
现场来了位开过农场的大学教授,他说看小余在账本和理想之间挣扎太有共鸣了。”有机就像用毛笔字写情书,”这位农友说,”你知道发微信更快,但就是舍不得那种笨拙的真诚。”这话让我想起电影里小余用手抓肥料的样子,她眼睛亮亮的,跟游客说”你闻,这土是香的”。
《内沙》导演:有机农业,现代性的反思与心灵归宿 -4
《内沙》5月13日要在全国艺联专线上映了。它不是那种会让你热血沸腾的片子,但看完后总想起小余蹲在菜地里的背影。现在每次看到超市里漂亮的有机蔬菜,我都在想,不知道这些菜经历过多少次暴雨和虫害,不知道有没有人也对它们说过”你再坚持一下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