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关税战下中国院线或减少《美国影片》进口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好莱坞的中国困局:当关税大棒遇上票房金矿
特朗普挥舞着关税大棒说要”让美国再次伟大”的时候,可能没想到这一棒子会砸到好莱坞头上。这位金发总统的对等关税政策在中美之间掀起了一场贸易大战,搞得洛杉矶日落大道上的制片厂老板们最近都在失眠——中国国家电影局放出风声,说要”遵循市场规律,适度减少美国影片进口”。这话说得客气,翻译过来就是:你们好莱坞片子,我们可能要少买几部了。
有意思的是,《好莱坞报道》和《综艺》这两家行业媒体倒是出奇地淡定,报道里连个感叹号都懒得用。但漫威那边明显坐不住了,赶紧把《雷霆特工队》的中国档期定在4月30日,比北美还早上两天。这种操作在以前简直难以想象,要知道好莱坞向来把北美市场当亲儿子,海外市场都是后娘养的。现在为了讨好中国观众,连祖宗之法都可以变,可见是真急了。
中国这块票房蛋糕对好莱坞有多重要?这么说吧,除了北美老家,中国内地院线就是好莱坞最大的提款机。虽然这几年美国电影在中国的票房占比像坐滑梯似的往下掉——从2012年的48%跌到去年不到20%——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去年《阿凡达:水之道》在中国狂揽近17亿人民币,相当于2.5亿美元,这钱够再拍半部中等成本电影了。
更讽刺的是,当中国电动车、手机在美国市场遭遇围追堵截时,电影产业却是美国在中国硕果仅存的贸易顺差项目。去年中国电影在北美票房榜上最好的成绩是《流浪地球2》,收了500万美元,还不够《奥本海默》在中国一个周末的零头。这种严重失衡的贸易关系,让好莱坞既离不开中国市场,又对中国的政策变化格外敏感。
现在中国院线经理们最愁的是,光靠国产片撑不起后疫情时代的市场复苏。春节档《热辣滚烫》《飞驰人生2》打得热闹,可三月份票房立刻现了原形。没有《奥本海默》《速度与激情》这种好莱坞大片来撑场子,影院上座率直接跌到三成以下。有个北京影院经理跟我吐槽:”现在观众精得很,不是超级大片根本不愿出门。我们排了十部国产文艺片,加起来不如一部《沙丘2》的预售高。”
但好莱坞似乎还没完全认清现实。有些制片人还活在十年前的美梦里,觉得中国人离了美国大片就活不下去。他们可能没注意到,现在中国95后观众对《封神》《流浪地球》的追捧程度,已经远超同期上映的漫威电影。上次《惊奇队长2》在中国票房扑街,迪士尼高层还嘴硬说是”中国市场特殊性”,结果被网友群嘲:”不是中国市场特殊,是你们片子太烂。”
这场关税博弈就像两个赌徒在牌桌上互相试探。中国手里攥着市场准入的筹码,好莱坞兜里揣着内容创意的王牌。但牌局最怕的是什么?是有一方误判了对方的底牌。现在的情况是,好莱坞可能既高估了自己作品的不可替代性,又低估了中国发展本土电影工业的决心。毕竟十年前谁能想到,中国观众会为了看国产科幻片把IMAX影院挤爆,而对漫威新片爱答不理?
说到底,这场较量没有赢家。中国观众会错过更多《奥本海默》这样的优质电影,好莱坞则要眼睁睁看着巨额票房从指缝溜走。或许就像某个洛杉矶制片人私下说的:”我们和中国市场现在就像一对闹离婚的夫妻——明明知道彼此需要,却总忍不住互相伤害。”唯一确定的是,在这场博弈中,电影从来不只是电影,它早就成了大国较量的另一个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