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名女孩》开拍:李庚希踏上自我发现之旅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那个叫”无名”的女孩,在三个家庭里找自己
4月10号那天,国家电影局发了个通知,说的是明年3月份要上映的电影备案情况。在一大堆片名里,《无名女孩》这个名儿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编剧是邹静,主演是李庚希——就是那个在《小欢喜》里演乔英子,把抑郁症少女演得特别真实的姑娘。
这片子讲的是个挺特别的故事。一个女孩,在三个完全不同的家庭里转来转去,像走马灯似的。每个家都给她贴个新标签,每个家都觉得自己最懂她。可这姑娘就在这些标签底下钻来钻去,像条滑溜溜的小鱼,谁也抓不住她到底是谁。
想想看,这事儿多拧巴啊。第一个家可能觉得她就是个文文静静的乖孩子,第二个家没准把她当野丫头看,到第三个家又成了个书呆子。这姑娘每天照镜子的时候,估计都犯嘀咕:这脸是我的,可里头装的到底是谁啊?
邹静编剧挺会挑题材的。她以前写的本子就爱往人心里头钻,这次选的又是这么个扎心的主题。现在年轻人不都爱说”寻找自我”嘛,这片子直接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给你看。不是那种喊口号的青春片,是实打实地让主角在三个家庭的夹缝里摸爬滚打。
李庚希来演这个角色再合适不过了。你看她以前演的那些角色,都有股子倔劲儿,眼睛里总像藏着话。这次要演个在三个家庭里变来变去的姑娘,光是想象她怎么处理不同家庭带给她的性格变化,就够让人期待的。可能在这个家她得缩着肩膀说话,到那个家又得梗着脖子顶嘴,这些细节要是演好了,绝对能让人看得心里一抽一抽的。
这片子最抓人的地方可能就是那种”错位感”。你想想,早上还在这个家吃豆浆油条,晚上就到那个家吃牛排沙拉了。衣服没换,可说话方式、走路姿势都得跟着变。这种分裂感搁谁身上都受不了,可这姑娘就得这么一天天熬着,直到把自己熬明白了为止。
说到”自我救赎”,这片子估计不会搞得太煽情。按照邹静一贯的调性,肯定是让那些细碎的生活场景自己说话。可能是女孩在第三个家庭的厨房里削土豆,削着削着突然哭了;也可能是她某天醒来,发现不用再琢磨今天该扮演哪个版本的自己了。这些小小的顿悟时刻,往往比大段大段的台词更有力量。
现在好多年轻人都在纠结”我是谁”这个问题。原生家庭的影子、社会给的期待、自己心里那点小念头,整天在脑子里打架。《无名女孩》把这个过程直接甩到银幕上,让观众看着一个姑娘怎么在三个家庭的拉扯中,一点点把自己拼回来。
这片名起得也挺有意思——”无名女孩”。刚开始可能觉得是因为她在不同家庭里有不同名字,看到后面才明白,是因为她一直在找自己真正的名字,不是别人给起的那些。等到片尾字幕上来的时候,没准观众会发现,这个”无名”其实是最真实的名字。
明年3月才上映,现在就知道这么个梗概,心里跟猫抓似的。特别想知道李庚希怎么处理那些细微的情绪变化,三个家庭又会是什么画风。是像《狗十三》那种憋屈的真实感,还是带点《我的姐姐》那种柔和的治愈系?反正冲着这个题材和阵容,到时候肯定得去电影院看个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