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人物张艺兴:角色即新生

四月人物张艺兴:角色即新生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张艺兴的光影之路:从舞台到银幕的蜕变
记得第一次在《功夫瑜伽》里看到张艺兴时,他饰演的朱小光还是个带着几分青涩的考古助手,跟成龙大哥的对手戏里透着那股子新人特有的紧张感。谁能想到短短几年后,这个曾经的偶像歌手会在银幕上给我们带来那么多惊喜?
四月人物张艺兴:角色即新生 -1
说实话,我对流量明星转型演员这事儿一开始是持怀疑态度的。但张艺兴用行动证明了自己不是来玩票的。《一出好戏》里的小兴简直让人认不出来——那个在荒岛上逐渐黑化的年轻人,从最初的单纯到后来的阴鸷,张艺兴把这种转变演得特别有说服力。记得有场戏是他蹲在礁石上啃生鱼,眼神里的那种野性和绝望,完全颠覆了他在舞台上那个光鲜亮丽的形象。
去年看《夜生活》时又被惊艳到了。他演的何岸是个在夜店工作的普通年轻人,有场在天台独白的戏特别打——没有夸张的肢体语言,就靠细微的表情变化和语气停顿,把都市年轻人的迷茫和坚持都演活了。我朋友看完还问我:”这真是那个跳莲的张艺兴?”
但真正让我对他刮目相看的还是《孤注一掷》。潘生这个角色太复杂了,既是诈骗团伙的帮凶又是身不由己的受害者。张艺兴处理得特别细腻,尤其是被囚禁时的那些戏份,那种生理和心理的双重煎熬演得特别真实。有场戏是他蜷缩在墙角数日子,在墙上划道道,那个颤抖的小动作设计得太到位了。
最近刚看完《不说话的爱》,必须说这是张艺兴目前为止最大胆的尝试。全片几乎没有台词,全靠手语和眼神交流。他演的那个听障父亲,为了给女儿治病拼命打工,有场在雨中等公交的戏看得人心里发酸——浑身湿透还紧紧护着给女儿买的药,那个眼神里的心疼和坚毅,比任何台词都有力量。听说他为这个角色专门去学了三个月手语,跟听障人士同吃同住,这种较真劲儿在年轻演员里真不多见。
记得有次采访里他说:”每个角色都像给我开了扇新的窗户。”这话听着挺,但看他选的角色,确实都在践行这个理念——从考古学家到诈骗犯,从夜店服务生到听障父亲,没一个是重复的。更难得的是,他演谁像谁,不会让观众觉得”这又是张艺兴”。
我特别喜欢他那个”电影是镜子”的比喻。确实,好电影不仅能照见生活,还能照亮我们平时注意不到的角落。就像他演的这些角色,让我们看到了不同人群的生存状态——都市打工人的挣扎、诈骗受害者的绝望、听障人士的世界…这种通过表演带观众认识更多人生的努力,比单纯追求票房有意义多了。
听说他被评为电影频道四月电物时,我一点也不意外。从唱跳偶像到实力派演员,这条路他走得踏实。记得有场《孤注一掷》的路演,台下观众问他为什么总接这么苦的角色,他笑着说:”因为生活本来就不全是甜的。”这话挺实在的,也让人更期待他以后会带给我们什么样的角色。
现在再回看他早期的作品,能明显感觉到那种演技上的成长。不是科班出身反而成了他的优势——没有套路化的表演痕迹,每个角色都带着新鲜的质感。作为观众,最开心的就是看到这样的演员不断突破自己。听说他下部戏要挑战文艺片了,不知道这次又会给我们什么惊喜。不过以他现在的选片眼光,应该不会让人失望。
(字数统计:约850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