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部故事》痛失“牛大姐”童正维,88岁

《编辑部故事》痛失“牛大姐”童正维,88岁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老戏骨离世:那个让人又爱又恨的”牛大姐”走了
4月14日晚,一个让无数观众熟悉的身影永远离开了我们。著名演员童正维因心脏衰竭医治无效去世,享年88岁。据家人透露,老人家是在亲人的陪伴下安详离世的,走得很平静。
《编辑部故事》痛失“牛大姐”童正维,88岁 -1
说起童正维这个名字,可能有些年轻人会觉得陌生。但要是提到《编辑部的故事》里那个整天板着脸、爱管闲事的”牛大姐”,相信很多人的立刻就会被唤醒。那个梳着齐耳短发,戴着黑框眼镜,动不动就”上纲上线”的牛大姐,简直成了90年代机关单位里那种典型中年女干部的银幕化身。
记得牛大姐每次出场,总是能把编辑部搅得鸡飞狗跳。她一本正经地批评李冬宝”作风不正派”,义正言辞地教育戈玲”要注意影响”,就连老好人余德利也逃不过她的”思想教育”。现在回想起来,那些场景还历历在目。特别是有一集,牛大姐发现编辑部有人谈恋爱,立刻摆出一副”这还了得”的架势,结果闹出一连串笑话,最后发现自己才是那个最不懂变通的人。
童正维把牛大姐这个角色演得太绝了,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里,观众都分不清戏里戏外。据说当年电视剧播出后,她走在大街上都会被人指着说”看,牛大姐来了”,有的观众甚至会不自觉地躲着她走,生怕被她”教育”一顿。这种深入的表演,现在想来真是难得。
其实童正维的戏路远不止”牛大姐”这一个类型。在《摩登家庭》里,她摇身一变成了开明的都市老太太;到了《大宋提刑官》,她又化身成为深明大义的官家夫人;而在《花儿怒放》中,她饰演的乡村教师形象更是打动了不少观众。每个角色都被她演绎得活灵活现,完全看不出”牛大姐”的影子。
记得在《新编辑部的故事》里,童正维再次出演牛大姐,虽然戏份不多,但只要她一出现,立刻就能把观众带回20年前的那个编辑部。岁月在她脸上留下了痕迹,但那种特有的神态和语气一点都没变。有场戏是她退休后回编辑部看看,发现现在的年轻人都不认识她了,那种落寞又释然的表情,看得人心里发酸。
童正维的表演有个特点——她从来不会刻意去讨好观众。就像牛大姐这个角色,明明是个不太讨喜的人物,但经她一演,观众反而觉得这个角色可爱起来。她能把人物的缺点演得真实自然,让人在觉得好笑的同时,又能理解这些缺点背后的原因。这种表演功力,现在的年轻演员真该好好学学。
听说童正维晚年生活很低调,很少在公众场合露面。有次采访中她说过,演员最重要的是把角色演好,而不是整天想着怎么出名。这话现在听起来特别有分量。想想她塑造的那些角色,哪个不是活灵活现地留在观众记忆里?比起现在某些靠炒作维持热度的明星,这种老艺术家的态度更值得尊敬。
童正维走了,带走了”牛大姐”,也带走了那个属于老戏骨的黄金时代。现在重看《编辑部的故事》,会发现里面很多演员都已经离开了我们。葛优的父亲葛存壮,演余德利的侯耀华,还有导演赵宝刚…这些熟悉的面孔一个个远去,让人不禁感慨的无情。
不过好在有影像记录下他们的精彩表演。就像童正维塑造的牛大姐,虽然角色本身带着那个年代的局限性,但正是这种真实感让今天的观众依然能从中看到生活的影子。好的表演就是这样,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夜深人静时,我偶尔会翻出《编辑部的故事》重温。看着屏幕上那个爱管闲事又心地善良的牛大姐,听着她那些现在听起来有些过时的理,竟然会觉得格外亲切。童正维老师,谢谢您留下这么多鲜活的角色,愿您在天堂安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