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柔》李珈西导演北影节展映 虚实交织显女性成长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当黑白与彩色交织:李珈西在《温柔》里埋下的女性成长密码
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北京展映”单元最近热闹得很,李珈西带着她的第十部电影作品《温柔》来了。这片子可有点意思,它不是那种规规矩矩讲故事的套路,而是玩起了双层叙事的花样——彩色画面里裹着个恋爱故事,黑白影像又记录着剧组那些鸡零狗碎的日常。这种玩法在国产片里还真不多见,就像把两种完全不同质地的布料硬是缝成了一件衣裳,乍看突兀,细品却别有滋味。
彩色部分的故事其实是从李珈西自己写的小说《夜色温柔》里长出来的。但导演没打算老老实实照搬原著,她把文字打碎了重新拼贴,让影像自己说话。最妙的是那些彩色与黑白之间的切换,根本不是简单的转场效果,而是把女性在不同时空里的情感困境直接甩在你眼前。上一秒还是热恋中的浓烈色彩,下一秒就切到黑白现实里的鸡毛蒜皮,这种视觉上的落差比任何台词都来得扎心。
苗若芃这回可是彻底颠覆了以往在喜剧里插科打诨的形象。她演的那个角色,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普通却自信”,但我觉得远不止这么简单。这个姑娘在彩色梦境和黑白现实之间来回切换时,那种微妙的情绪变化特别抓人——明明是同一个人,在两种画质里呈现出来的状态却像是被劈成了两半。有场戏我印象特别深,她在彩色段落里和恋人争吵后,画面突然切到黑白片场,她愣是保持着刚才的情绪又演了条即兴发挥,那种真实感简直不像在表演。
说到即兴,这片子的拍摄方式也够特别的。李珈西经常在现场突然”制造事件”,比如故意让道具出问题,或者临时改台词,就为了捕捉演员最本能的反应。有次苗若芃正演着戏,导演突然让工作人员递错道具,她那个错愕又强装镇定的表情后来直接被剪进了正片。这种半即兴的创作方式让电影里的生活流质感特别强烈,难怪老戏骨赵小锐看完后感叹:”自然得都看不出表演痕迹。”
赵子慧演的那个中年女导演西才是真正的戏眼。这个角色简直就是李珈西的镜像,她把自个儿在行业里摸爬滚打的经历都揉进去了。西在片场发飙的戏份特别真实——不是那种洒狗血的咆哮,而是憋着股劲儿的克制。当她对着年轻演员说”温柔不是软弱”时,镜头突然切到彩色段落里苗若芃的角色在职场隐忍的画面,两个时空的女性困境就这么隔着银幕对上了暗号。黄才伦说得没错,这片子既有生活流的细腻,又藏着超现实的冲击感,看得人心里一颤一颤的。
观众散场时都在议论那个开放式结局。有人觉得”温柔的表象下藏着很汹涌的情绪”,这话算是说到点子上了。电影最后也没告诉你女主角到底选了什么,但那些黑白与彩色交织的画面已经给出了答案——女性成长从来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题,而是在混沌中寻找平衡的过程。王映涵说《温柔》的核心始终是女性成长叙事,我倒觉得它更像是一封用影像写就的情书,写给所有在现实与理想之间撕扯的现代女性。
现在这片子马上要正式上映了,关于女性成长的银幕对话显然还没说完。李珈西用她特有的叙事魔法,把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女性体验都装进了黑白与彩色的裂缝里。看完电影走在回家的路上,我突然发现街边的霓虹灯也像是被调成了两种画质——有些亮得刺眼,有些暗得温柔,这不就是生活本来的样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