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系列手绘海报亮相北影节,期待!

《哪吒》系列手绘海报亮相北影节,期待!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北京电影节上的””海报展:150亿票房背后的手绘匠心
“你们猜猜看,《哪吒之魔童闹海》这一部电影,我们画了多少张海报?”发布会现场,徐滔笑着抛出这个问题时,台下观众都在窃窃私语。当她说出”140多张”这个数字时,我听见后排有人倒吸一口凉气——这可比前作《哪吒之魔童降世》的40多张海报足足多出三倍还不止。
《哪吒》系列手绘海报亮相北影节,期待! -1
3月27日的北京国际电影节发布会上,这个数字成了最让人惊讶的细节。要知道,《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票房已经冲破150亿大关,但很少有人知道,在银幕背后,饺子团队竟然为这一部电影就创作了超过140张手绘海报。加上前作的40多张,这次电影节将一口气展出180多张《哪吒》系列的手绘原稿,这在国内动画电影史上绝对是头一遭。
徐滔在台上翻动PPT时,我注意到几张从未公开过的海报草图。有一张特别有意思——哪吒不是我们熟悉的冲天辫造型,而是扎着两个小揪揪,踩着风火轮在云端翻跟头,背景用晕染的水墨技法画出了流动的云纹。饺子后来解释说,这是早期角色设计时的备选方案之一,”我们画师团队尝试过几十种哪吒的发型,光是辫子的弧度就调整了上百次”。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徐滔展示的一组动态分镜海报。她把手机对准大屏幕扫码后,原本静态的海报突然”活”了起来——哪吒的混天绫开始飘动,眼珠会跟着观众移动,甚至能听见细微的火尖枪破空声。这种将AR技术融入传统手绘的尝试,据说会出现在展区的特别单元里。”到时候可能会解锁新的互动海报哦。”徐滔说这话时眨了眨眼,引得现场一阵欢呼。
在问答环节,有问为什么需要创作这么多海报。饺子导演的答案出人意料:”其实很多海报根本没公开过。比如魔童闹海里哪吒和敖丙对决的戏份,我们为不同光线角度画了17个版本的海报,最后只用了一张。”他提到有个雨夜的场景,画师们反复尝试如何表现雨水在鳞甲上的反光,废弃的草图摞起来有半人高。这些”被淘汰”的作品,这次都会在电影节亮相。
我特意去查了资料,发现《哪吒之魔童闹海》的140多张海报里,有38张是纯水墨风格,27张用了敦煌壁画的色彩体系,甚至还有几张实验性的皮影戏风格。这种创作强度让人咋舌——相当于每完成1亿票房,就对应着将近1张精心打磨的手绘海报。难怪徐滔在发布会上说:”这些海报不是宣传物料,而是另一种形式的电影。”
发布会结束前,工作人员搬上来一个等比例缩小的海报架。我凑近看才发现,那些看似平整的海报表面其实有细微的凹凸——画师们保留了铅笔打底的痕迹,水墨笔触的力道清晰可辨。有个细节特别打动我:在哪吒火焰纹样的边缘,能看到用针尖挑出的细密毛边,这种近乎偏执的精细度,或许正是这个系列能创造票房奇迹的注脚。
走出会场时,听见两个动画专业的学生在讨论:”180张海报铺开来得多大场地啊?””听说会展区要按创作时间线布置,从最早的黑白线稿到最终的3D渲染海报…”他们的对话让我突然意识到,这次展览或许能让我们看见的,不仅是哪吒的180种模样,更是一部现象级国漫的成长切片。现在唯一的问题是:电影节现场会不会出现饺子导演说的”那些画到一半觉得不对又重来的废稿”呢?这个答案,恐怕要等到展览开幕才能揭晓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