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幸福的人》北京首映:人物生命力的顽强展现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一部拍了十年的电影,把镜头对准了那些被命运选中的人
北京的三月,春寒料峭。电影《追幸福的人》的首映礼现场却暖意融融。导演祝捷站在台上,身后大银幕播放着一段VCR——画面里,陕西汉中一户普通农家小院,患有”脆骨症”的女孩茯苓正趴在桌上写作业,母亲在厨房忙碌,父亲扛着农具从田间归来。这就是电影里那个挣扎求生的家庭原型,如今他们脸上都带着平静的笑容。
这个镜头背后藏着十年的光阴。当初祝捷在纪录片拍摄中偶然结识这个特殊家庭时,茯苓还是个需要抱在怀里的小女孩。这种学名叫成骨不全症的罕见病,让她的骨骼像玻璃般脆弱,一个转身都可能造成骨折。摄像机记录下的不仅是病痛,更是一个母亲如何用单薄肩膀扛起整个家的故事。
“第一次见到玲玲(茯苓原型吴玉玲珑)时,她正在给自己打针。”主演南吉回忆道。为了演好这个角色,她以保姆身份在原型家庭生活了两个月,每天跟着这位母亲学习怎么抱孩子才不会造成骨折,怎么在深夜给孩子按摩缓解疼痛。”有天夜里孩子突然骨折,我看着那位母亲一边流泪一边熟练地固定夹板,那种镇定是经历千百次崩溃后磨出来的。”
电影里有场戏让人揪心:母亲背着女儿在暴雨中奔跑求医,泥水溅满裤腿。这个镜头其实源自真实事件——有次茯苓高烧不退,村里道路被山洪冲毁,母亲硬是踩着齐膝的泥水走了三小时。南吉说拍摄时她完全进入了角色状态:”当时我满脑子都是不能摔,绝对不能摔,就像真正背着易碎的瓷器。”
影片没有刻意渲染苦难,反而拍出了生活本身的韧性。有场戏是茯苓第一次去普通学校上学,同学们好奇地围着她问东问西。小姑娘突然笑着说:”你们要不要摸摸我的魔法骨头?不过要轻一点哦。”这个灵机一动的细节来自真实经历,现场观众看到这里都破涕为笑。
导演祝捷在映后谈时提到,电影里80%的情节都有真实原型。比如母亲带着孩子北漂求医时住过地下室,为省钱连续吃一个月清水挂面;比如她们在儿童医院门口被医托骗走救命钱后,蹲在马路牙子上互相擦眼泪。这些细节堆叠起来,让观众看见罕见病家庭不为人知的生存图景。
首映礼上,演员夏雨红着眼眶说:”这片子有种钝刀割肉的力量。”他特别提到一个镜头:深夜的出租屋里,母亲等孩子睡着后,对着镜子一根根拔自己的白头发,拔着拔着突然把脸埋进毛巾无声痛哭。”那种压抑的崩溃比嚎啕大哭更戳心,这才是成年人真实的生活状态。”
影片结尾处理得很妙。没有刻意制造戏剧性转折,就是平淡地展现这家人搬回老家后的日常:茯苓坐在轮椅上喂鸡,弟弟蹲在旁边捡鸡蛋,父母在菜园里忙碌。这种”普通生活”对她们而言就是最大的幸福。现场播放的VCR里,14岁的茯苓对着镜头说:”我现在能自己上厕所了!”这句简单的话让全场响起掌声。
放映结束灯光亮起时,很多观众还坐在位置上没动。有个戴眼镜的姑娘抹着眼泪说:”我妈妈也是这么把我带大的,不过我得的是别的病。”或许这就是电影最珍贵的地方——它让不同境遇的人看见了彼此,让那些沉默的付出被看见。就像导演说的:”我们拍的不是苦难,是普通人如何接住命运扔过来的任何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