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迅雷资源抢先版【bd1280P】国语中字百度云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筱田正浩:银幕上跳动的日本魂
日本电影界传来令人扼腕的消息。那个总喜欢在片场叼着烟斗、眯着眼睛看监视器的老爷子走了。筱田正浩,这位94岁高龄的导演,因为肺炎永远合上了他洞察世事的双眼。消息传来时,我正在重看他1969年的《情死天网岛》,画面里中村吉右卫门饰演的纸屋治兵卫正用颤抖的手握着短刀——这个充满仪式感的死亡场景,如今竟成了对导演本人最意外的告别。
1953年,东京还残留着战后的焦土气息。年轻的筱田正浩推开松竹电影公司大门时,大概没想到自己会成为改写日本电影史的人。他最初跟着小津安二郎学拍片,小津导演那些固定机位和”榻榻米视角”给他打下了扎实基础。但有趣的是,筱田后来完全走出了与小津截然相反的路子。小津镜头下的家庭总是平静如水,而筱田电影里的人物个个都像被架在火上烤——这点在《恋爱单程票》里就能看出来。这部让他崭露头角的处女作里,男女主角在拥挤的电车中互相试探的戏码,把战后日本年轻人的躁动不安拍得活灵活现。
说到筱田正浩,就绕不开”新浪潮三杰”这个名头。大岛渚的《感官世界》够生猛吧?吉田喜重的《情欲与虐杀》够尖锐吧?但筱田正浩的片子总带着点不一样的味道。你看《卑弥呼》里那些巫女祭祀的场面,烟雾缭绕中透着神秘主义色彩;再看《孤苦盲女阿玲》里岩下志麻饰演的盲女弹三味线时手指的特写,每个镜头都像在完成某种宗教仪式。他特别擅长把日本传统能剧、歌舞伎的美学揉进电影语言里,《情死天网岛》整部片子根本就是照着近松门左卫门的净琉璃剧本拍的,但你看的时候完全不会觉得是在看舞台剧录像,那些纸拉门后的光影变化,比任何对白都更能说清楚这对殉情男女的心思。
记得第一次看《枪圣权三》时,我被开场的长镜头震住了。篝火映照下,武士们的铠甲闪着冷光,镜头缓缓推移,突然”唰”地一声刀光闪过——这种张力不是靠快速剪辑堆出来的,而是筱田正浩对时空把控的绝活。他晚年拍的《间谍佐尔格》更绝,把二战背景下的国际谍战拍出了能剧式的宿命感,坂本龙一的配乐一起,整个人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老爷子生前常说自己最讨厌”为艺术而艺术”,他镜头下的艺妓、武士、盲女,个个都背负着时代的重量。《孤苦盲女阿玲》里有个细节我记到现在:岩下志麻饰演的阿玲听说心上人要娶别人时,手上正在编的草鞋突然散了架。筱田正浩就用了这么个简单的意象,把个盲女的绝望全装进去了。这种举重若轻的功夫,现在的导演真该好好学学。
听说直到去世前,筱田正浩的床头还放着《万叶集》和电影分镜本。94年的人生,60年的导演生涯,他像自己电影里那些固执的主角一样,始终保持着对传统的敬畏与叛逆。现在再回头看《情死天网岛》的结尾:雪地里相拥的尸体,飘落的和纸,三味线的余音——这不正是筱田正浩留给世界最后的镜头吗?只不过这次,幕落之后不会再喊”Cut”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