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电影:女主角24年来首度与男性角色比重相等

好莱坞电影:女主角24年来首度与男性角色比重相等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以下是按照您要求撰写的口语化长文,共约1200字)
最近刷到个挺有意思的数据——2024年好莱坞票房前100的电影里,女主演和男主演居然各占42%了!这可不是什么野鸡榜单,是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的Martha Lauzen教授团队搞了23年的正经研究。记得去年看他们报告还说女性主角只占28%,前年33%,这涨幅跟坐火箭似的。不过先别急着开香槟,我翻完整份报告发现里头门道可多了。
好莱坞电影:女主角24年来首度与男性角色比重相等 -1
先说这个”42%平局”怎么来的。今年开年就有好几部大女主片子杀出重围,比如重口cult片《某种物质》,57岁的黛米·摩尔演个疯批母亲直接封神,血浆戏份比小年轻还生猛。还有《内战》里克尔斯滕·邓斯特扛着摄像机玩命跑,《特技猎人》里不用替身玩高空坠落。这些片子票房口碑双收,直接把女性主演比例拽上去了。
但教授在报告里反复强调:”100部样本还是太小了。”这话我深有体会——去年《芭比》一部片子就贡献了18亿票房,要是多几部这种爆款,数据立马能翻跟头。更靠谱的指标得看”有台词角色”和”重要角色”的占比。今年女性有台词角色占到37%,比去年涨了2%,重要角色39%涨了1%。看着进步了吧?可仔细看分项数据就笑不出来了:72%的电影里男性台词还是比女性多,能反超的只有21%。
最扎心的是年龄这块。我统计了报告里的年龄分布表,30+女性角色占35%(估计全是超级英雄女友或者单亲妈妈),40+骤降到16%,50+只剩6%。男性那边完全反过来,30+占25%,40+飙升到31%,50+还有16%。这差距简直像在看两条分道扬镳的K线图——女演员过了40岁直接跌停板,男演员倒是越老越吃香。
想起《某种物质》时记者问黛米·摩尔:”57岁演这么激烈的角色会不会吃力?”老太太当场翻白眼:”你们怎么不问60岁的为什么还在拍《飓风营救》第8部?”这话真没毛病,看看今年片子里的老男人:58岁的基努还在《疾速追杀》里爆头,62岁的阿汤哥照例爬迪拜塔,连79岁的哈里森·福特都在《夺宝奇兵6》里挥鞭子。女演员呢?50岁以上的角色总共没几个,不是得绝症的母亲就是邪恶女上司。
报告里有个细节特别戳人:50岁以上女性角色里,只有12%被允许展现”专业职场”,这个比例在男性角色里是47%。说白了,好莱坞给中年女性的剧本就两种——要么围着灶台转,要么躺在病床上转。像《芭比》里格蕾塔·葛韦格故意让美泰公司高管全用老头演,这种反讽现在看真是精准。
不过今年也有些好苗头。《美国内战》里邓斯特演的战地记者满脸皱纹头发毛躁,照样能当绝对主角;《记忆》里朱丽安·摩尔演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素颜镜头怼脸拍;就连漫威都让53岁的塔提阿娜·玛斯拉尼在《女浩克》里疯狂吐槽年龄歧视。这些片子证明不是观众不爱看中年女性,是制片方压根不给机会。
Lauzen教授在报告结尾说了段大实话:”数字平等只是开始,真正的考验是这些女性角色能否拥有和男性同样复杂的叙事空间。”现在的情况就像给饿汉发代餐棒——数量凑够了,营养还差得远。看看男性主角可以演特工、科学家、总统、连环杀手,女性主角还在片和恐怖片里打转。就连今年大女主电影里,《紫色》是家暴题材,《泳舞姐妹》是种族歧视,《》是同性虐恋,没一部能让女性单纯地拯救世界。
我特别注意到报告中”角色经历多样性”的统计——男性角色平均有3.2条故事线(比如事业危机+婚姻问题+父子矛盾),女性角色只有1.8条,而且70%都围着婚恋打转。这就能解释为什么《奥本海默》里男性角色个个立体,而女性角色被骂是”行走的连衣裙”。
说到底,这42%的平等就像用美颜相机拍素颜——表面光鲜罢了。什么时候我们能看见50岁的女演员像丹尼尔·克雷格那样,不用染头发不用打针就能演007;什么时候女性主角能像《盗梦空间》里小李子那样,既谈爱情又搞事业还玩哲学;什么时候”大女主电影”这个分类能消失(毕竟没人管《奥本海默》叫大男主电影),那才算是真平等。现在嘛,就当是看了场好莱坞精心排练的”平等表演秀”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