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上映:《荣耀》揭秘退役军人精神传承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荣耀》:当军装褪下后,他们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爸,你为什么非要开这个兵创基地?明明不赚钱啊。”电影《荣耀》里,年轻气盛的李洛冲着父亲杜超吼出这句话时,影院里好几个穿着旧军装的中年男人突然挺直了腰板。4月26日上映的这部新片,把镜头对准了那些脱下军装却脱不下军人本色的特殊群体。
三条故事线像战术穿插般在银幕上展开。杜超的兵创基地快撑不下去了,这个倔强的退伍老兵坚持用军事化管理培训保安,可现在的年轻人谁受得了凌晨五点的紧急集合?镜头切换到李洛的大学宿舍,这个对父亲充满误解的年轻人正把军功章随手塞进抽屉,他不知道的是,父亲办公室里那面贴满退伍兵照片的墙,每一张笑脸背后都是被重新”捡回来”的人生。最揪心的是第三条线——头发花白的李大伟捧着泛黄的战地日记,在边境线上寻找父亲遗骨的身影,他手里那枚生锈的子弹壳,在阳光下闪着刺痛人心的光。
导演常晓阳这次玩了个狠的。他让黄晓娟饰演的军嫂在菜市场为三毛钱和小贩争执,转眼又看见她对着丈夫的遗像整理根本不存在的衣领;冯国强演的退伍侦察兵在写字楼当保安,下意识用战术手势指挥交通的样子,让不少观众笑着笑着就红了眼眶。这些细节可不是凭空编的,编剧团队蹲点了十几个退伍军人创业基地,有个原型人物看完粗剪后,在放映室抽完了半包烟。
特别要说说李健演的那个”一根筋”杜超。这个角色太真实了——他固执地要求员工把被子叠成豆腐块,却在深夜偷偷帮他们重新整理;面对儿子”当保安有什么出息”的质问,他憋了半天就蹦出一句”总得有人守着”。有场戏绝了:暴雨夜里,他当年的兵拖着断腿来求助,两人在仓库用战术手语交流的瞬间,镜头扫过墙上”光荣之家”的褪色贴纸,比什么台词都有力量。
这片子最狠的地方在于,它不跟你讲大道理。你看李洛怎么慢慢懂得父亲——不是通过什么煽情告白,而是当他看见父亲用身体护住被醉汉殴打的退伍兵时,那个下意识的战术防御动作和当年训练场上的父亲完全重合。还有李大伟在边境线找到的不仅是父亲遗骨,更发现了父亲用子弹壳给未出世的他做的拨浪鼓,上面刻着”好好活”三个字。
现在很多城市都出现了自发组织的”老兵观影团”,郑州有场放映结束后,二十多个退伍军人齐刷刷站起来敬礼,把90后观众都看傻了。有个细节特别有意思:片尾字幕滚动时,影院里响起此起彼伏的”到!”,那是片中点名镜头的条件反射。出品人陈锋伟说,他们收到最特别的反馈是有个退伍兵带着全家看完后,他上小学的儿子突然说:”爸,你转业时哭得那么惨,原来不是因为怕找不到工作啊。”
这片子的后劲有多大?听说有企业老板看完直接联系退役军人事务局要搞专场招聘,更多年轻人开始打听怎么加入退伍兵创业项目。最意外的是,很多观众记住了杜超那句糙话:”当兵的把老百姓护在身后,退伍了得把自己活成一面墙。”这话现在成了不少退伍兵朋友圈的签名。
《荣耀》可能不是那种让你哭得稀里哗啦的电影,但它会在你心里埋下点什么。就像片中反复出现的那枚军功章,表面磨得发亮,背面还留着弹片的刮痕。当片尾曲响起时,我突然理解了为什么有退伍军人说这是”自己的电影”——它拍出了那种刻在骨子里的东西,就像李洛最后对父亲说的:”您转业时带走的不只是行李,还有整个连队的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