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电影节艺术总监:映后掌声“胡闹”之说

柏林电影节艺术总监:映后掌声“胡闹”之说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在第75届柏林节上,艺术总监翠西·图特的言论引起了一阵波澜。她在接受采访时,对“映后鼓掌”这一观影惯例提出了批评。这事儿还得从《17》这部电影说起,有人拿它在柏林电影节的映后鼓掌时间和电影节的相比较,觉得柏林这边的掌声不够长。翠西·图特对此回应说,她觉得这种做法挺荒谬的。她认为,真正热爱电影的人都不会用鼓掌时间来衡量一部电影的好坏,这简直就是胡闹。
翠西·图特强调,电影人应该得到的是爱戴,而不是在掌声的长短上较劲。她说的这个“映后鼓掌”,其实是戛纳国际电影节、威尼斯电影节这些海外电影节的老传统了。在这些电影节上,观众看完电,如果觉得好,就会起立鼓掌,而且这掌声的长短,有时候还真成了一种比拼。
柏林电影节艺术总监:映后掌声“胡闹”之说 -1
说到这个,就不得不提影史上的一个记录。吉尔莫·德尔·托罗导演的《潘神的迷宫》,在第59届戛纳电影节上,放映结束后,观众起立鼓掌了整整22分钟,这成了一个难以打破的记录。这部电影的掌声,不仅仅是对导演和演员的肯定,更是对电影艺术的一种致敬。
但翠西·图特觉得,这种用掌声来衡量电影的做法,其实挺没劲的。她说,电影是一种艺术,每个人的感受都是独一无二的,用掌声的长短来比较,就像是在比较谁的笑声更响亮一样,没什么意思。她希望人们能更关注电影本身,而不是这些表面的、形式上的东西。
翠西·图特的这番话,其实挺有道理的。电影,说到底,是一种情感的传达,是一种思想的碰撞。我们去,是为了感受故事,是为了体验不同的人生,不是为了去数掌声的。每部电影都有它独特的魅力,每个观众也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掌声,固然是一种肯定,但电影的价值,远远不止于此。
所以,下次我们再去电影院,不妨放下那些比较的心态,用心去感受每一部电影。因为,电影的魅力,不在于掌声的长短,而在于它能否触动我们的

相关文章